-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冠疫情期间河北省淡水养殖病害防控指导意见
近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交通运输管控、市场关闭等因素影响,河北省淡水养殖虹鳟鱼、鲟鱼、罗非鱼及部分越冬鲤鱼、草鱼等大宗淡水鱼滞销压塘,部分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增加,病害防控难度加大。为做好新冠疫情期间渔业生产管理工作,有效防控病害发生,减少养殖损失,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预防为主,做好病害防控
1.1加强全面消毒,提高生物安保意识
对养殖池、进排水管道、生产工具定期用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预防消毒,降低水体中病原密度,避免交叉感染;当前正值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发病季节,应从源头控制病原,做好苗种消毒,防止苗种带入病原,对虹鳟鱼卵及幼鱼用聚维酮碘消毒是阻止ihnv传播的有效方法。消毒剂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杜绝超量使用,并注意不同品种的耐受浓度。
1.2注意调节水质,避免应激刺激
越冬后鱼体相对较弱,应尽量保持较高的水位,适时调节水质或加注新水,保持优良水质和溶氧需求。加水或换水要少量多次,切忌大排大灌;非必要时,尽量减少拉网或倒池,避免鱼体受伤,以减少应激刺激。
1.3减少饲料投喂量,降低养殖密度胁迫
对于滞销压塘、生长迅速的虹鳟鱼、鲟鱼等冷水鱼成鱼,可分池降低养殖密度,对暂时无法降低养殖密度的,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减缓其生长速度,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有助于降低养殖密度胁迫。可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1.4大宗淡水鱼越冬池塘管理
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查看水生动物活动及吃食情况,查看水色、透明度等。关注天气变化,省内北部越冬封冻池塘,应注意扫雪除尘,增加透光率。每亩打散气冰眼1~2个,紧急情况下可破冰,用水泵、气泵、增氧机或增氧剂等增氧。越冬后鱼体相对较弱,非必要时,尽量减少拉网或倒池,避免鱼体受伤和应激刺激。
2现阶段主要病害防控
现阶段主要疫病为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及4月份开始可能发生的鲤浮肿病(cevd),不论何种疫病发生,应做好应急处置,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省站报告。
2.1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对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应对发病池塘及相邻池塘进行隔离饲养,死鱼无害化处理,养殖用水禁止外放,养殖工具定期消毒并严禁交叉使用,开启增氧机增氧,暂停投饵,不要滥用药物;发病池塘投喂抗病毒药饵等可减轻病情;提高水温至16~20℃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2鲤浮肿病
对于鲤浮肿病,应对发病池塘及相邻池塘进行隔離,死鱼无害化处理,养殖用水禁止外放;不要采取滥用药物、调水等易引起应激的措施,暂停投喂饲料;开启增氧机增氧,但切勿将水搅浑;在发病4~5天后泼洒三黄粉等抗病毒中药可减轻病情。
2.3真菌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常见疾病
若发生真菌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等常见疾病,可利用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鱼病网:http:///)进行自助诊断和治疗,或咨询相关专家。
3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新冠疫情期间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同时,可利用网络等营销模式开发线上交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出池水产品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渔用药物休药期的规定,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收稿日期:2020-02-18)《河北渔业》2020年第2期(总第314期)○水产商情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编号:hbct2018180207)。
作者简介:李全振(1964—),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工作。e-mail:lqz6699@163.co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