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分析管理程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PAGE 7 5 失效模式分析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失效模式分析管理,确保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及时发现潜在的失效与后果,并找到消除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失效模式分析(简称FMEA)过程的管理。 3 术语 3.1 顾客:包括最终用户、整车厂、下工序、法规机构等。 4 职责 4.1设计部门负责公司新产品设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4.2工艺部门负责公司新产品过程设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4.3各单位配合完成失效模式分析的各项工作。 5 工作程序 5.1 FMEA启动时机 a) 新设计、新技术或新过程; b) 更改现有生产过程; c) 完成纠正、预防措施后等。 5.2 FMEA核心小组的组建 5.2.1 设计部门组建产品设计过程(简称DFMEA)核心小组、工艺部门组建过程设计(简称PFMEA)核心小组。 5.2.2 FMEA核心小组成员应包括:产品研发、工艺技术、生产、质量、采购、销售、检验等有关部门人员,组长由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主管领导委派。 5.3 结构和功能分析 5.3.1 DFMEA核心小组根据设计意图、以往的经验教训,采用树图、边界图、P图、矩阵图、QFD等技术工具,对产品系统、零件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分析,识别影响产品安全的零部件及其相关特性,确保产品设计可靠性结果。 5.3.2 PFMEA核心小组根据过程设计意图,采用过程流程图、矩阵图等技术工具,对过程特性、过程参数等实施分析,确保产品过程设计质量、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测量的数据 5.4 风险分析 5.4.1 潜在失效模式 5.4.1.1 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时,输入信息应包括: a) 类似设计比较; b) 失效报告; c) 不合格品报告; d) 报废报告; e) 客户投诉报告; f) 类似零件的索赔和投诉等。 5.4.1.2 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时,典型失效模式包括: a) 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如: ● 突发型:断裂、塑性变形、碎裂、失稳、泄漏等。 ● 渐变型:磨损、腐蚀、龟裂、老化、变色、低温脆变、性能下降、渗漏、退色、失去光泽等。 b) 产生有害非期望的功能,如: 噪声、振动、有害排放、烫伤、机械伤等。 5.4.2 5.4.2.1 潜在失效后果分析时,应考虑对产品功能、国家法律法规的影响。 5.4.2.2 潜在失效后果分析,考虑影响的环节包括: ● 下一工序; ● 后续操作; ● 分销商; ● 最终客户等。 5.4.3潜在失效原因及 5.4.3.1潜在失效原因及机理分析时,应考虑: a) 可能存在的设计薄弱部分; b) 要分析产品内在原因。 5.4.3.2查找原因方法:失效链、因果图、排列图、故障树(FTA)、小组经验、类似产品FMEA资料等。 5.4.3.3典型失效起因包括: ● 材料不正确; ● 设计寿命设想不足; ● 应力过大; ● 润滑能力不足; ● 维护说明书不充分; ● 规定公差不当; ● 计算不正确; ● 软件规范不当等。 5.4.3.4 典型失效机理包括:屈服、疲劳、材料不稳定、磨损、化学氧化、腐蚀等。 5.4.4 现行设计控制类型包括:预防与探测。具体如 a) 预防性:成熟设计准则、设计评审、设计检查表、可靠性分析、实体仿真、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 b) 探测性:台架试验、实验设计、回归分析、道路试验、整车试验、耐久性试验、寿命试验等。 5.5 风险评估 5.5.1 FMEA核心小组对失效模式发生时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度(S)。严重度的确定按“附表一”的规定执行。 5.5.2 FMEA核心小组对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确定其出现的频度(O)。频度的确定按“附表二”的规定执行。 5.5.3 FMEA核心小组对失效模式的控制程度进行分析,确定其探测度(D)。探测度的确定按“附表三”的规定执行。 5.5.4 FMEA核心小组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频度、探测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风险顺序数(RPN)。确定风险顺序数时按下列公式计算: RPN=S×O×D 5.6 采取措施 5.6.1 需采取措施包括: 5.6.1.1 采取减少RPN的措施。措施采取时应考虑: a) 重点放在预防缺陷; b) 措施优先顺序为:严重度→ 频度→ 探测度。 5.6.1.2 采取减少严重度的措施。措施采取时应考虑: a) 变更设计; b) 应在过程开发早期实施。 5.6.1.3 采取减小频度的措施。措施采取时应考虑: a) 变更设计; b) 消除或控制失效模式原因。 5.6.1.4 采取减小探测度的措施。措施采取时应考虑: a) 应用防错技术设计和防错装置; b) 增加设计确认和验证; c) 重新设计探测方法。 5.6.1.5 当风险系数达到规定值,或失效模式的后果可能

文档评论(0)

158****9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管理体系技能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拥有丰富的精益生产、企业管理、运营管理及两化融合经验,能够根据快速准确诊断,并抓住企业痛点,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和策略,助推企业快速打造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一位既具理论功底又具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练型咨询专家。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29日上传了管理体系技能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