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医学科普为己任
对民众而言,应充分理解自己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深刻含意,努力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争取健康。而对医务同道而言,更应认识到,创作更多、更好的医学科普作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造福于民。医学在这个意义上的特征更加鲜明,因为它是一门直接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学科。对一般民众,甚至其他专业的科技人员而言,普及医学知识十分必要。何况如今人们寿命延长、疾病谱转变,大量慢性病与退行性疾病成了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这些疾病已非一方、一药所能治愈,很多患者需要在医学照顾之下维持生命与健康,此时患者及其家属若能了解病之来由、发展、转归,以及治疗、护理方法,便能取得尽可能好的疗效。而想要预防此类疾病,则更需要人们了解并努力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医学以促进人类之健康为目标,医生便应视普及医学知识为己任。
工作实践让我走上科普之路
1952年,我在读初中二年级时患了卡他性中耳炎,在做胸部x线透视时意外发现患有肺结核病。当时,我已经读过鲁迅先生的《药》,知道自己患了与小说里华小栓一样的重病,自是惶惶不安。家人带我到上海福州路、河南路口的一栋大楼里,先请放射学专家张去病医师摄片,再请肺痨科专家刁友道博士诊治。当时,我看见摄片报告上写着“干酪样病灶”等词汇,很是不解,诊病时便问刁博士:“医生,什么叫干酪样病灶?”刁博士没想到一个小孩会问他这个问题,而这医学名词也确实很难解释清楚,便道:“小孩子别问这些,拿我的处方去配药吃,会好的。”没有得到“干酪样病灶”的解释,我心中怏怏,所幸服了刁博士处方的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不到半年,我真的痊愈了。这段经历引发了我对现代医学的崇拜,以致后来选择了从医之路。
10年以后,我从医学院毕业,进入中山医院做了内科医生,也大致弄懂了“干酪样病灶”是怎么回事。看门诊时,我很愿意向病人多做些解释,也顺便说几句安慰的话,不料却很受病人欢迎。尽管我当时还是个“小医生”,却总有病人愿意找我看病。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在某地农村用检查甲胎蛋白(afp)的方法筛查肝癌,发现了一些甲胎蛋白阳性的病例。然而,当地农民既不相信只在手指上采一滴血便能查出肝癌,也不相信肝癌还能治疗,不愿意进一步查治。于是,我们便先向当地医生“科普”,然后再一起上门宣讲,甚至用公社的有线广播宣讲,终于逐步得到了农民们的认可,也为早期肝癌的诊治打下了基础。从医疗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科普的重要性,从此踏上了医学科普之路。
医学科普:离不开医务人员和媒体的参与
科普工作的基础是科普创作。自从1975年在《科学普及》杂志上发表《肝癌的早期发现》一文起,我已经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了医学科普文章近千篇。从1981年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肿瘤知识》科普图书至今,由我主编或创作的医学科普书籍已达50余册。有的图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医学科普需要醫务人员的参与,但要将医学知识“普及”给民众,则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大众医学》恰是一本专业的医学科普杂志。自1979年在《大众医学》发表《奇妙的胸腺》一文至今,我已与《大众医学》合作近40年。说是“合作”,其实是我从《大众医学》那里得到了近40年的支持与帮助,这不仅是因为我的许多科普文章在《大众医学》上发表,更因为我从《大众医学》那里学到了不忘初衷、坚持以普及医学知识为己任、精益求精的办刊精神。我曾负责主编中华医学会唯一的一本名为《健康世界》的科普杂志7年。中山医院有一本名为《健康促进》的内部医学科普期刊,办刊20余年,亦由我主持工作。我以《大众医学》为榜样,努力办好医学科普刊物。尽管科普写作,包括主编、审稿等工作,占据了我大量的业余时间,但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我的写作和编纂能力,我无怨无悔,并在其中得到了快乐。
科普创作:更应关注疾病预防
让民众了解某种疾病如何诊断、如何治疗固然重要,但如何预防这些疾病更为重要。“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医学科普也应该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我于20世纪90代起开始关注健康话题的医学科普,并于1995年主编了一套关于营养的系列丛书,由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我向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动请缨,编写并出版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书。该书出版后反响良好,多次重印、再版。最后,该社叉邀多位专家加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系列丛书,并于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科普类图书获此殊荣之先河。其后,我又陆续写了《生活中的66个健康话题》《健康从哪里来》《生活行为与健康》《健康的逻辑》等以健康促进为主题的医学科普图书,这类图书事实上比讲述某一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泥厂余热锅炉调试报告.pdf VIP
- 2024-2025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秋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docx
- 我眼中的中国平安.docx VIP
- 公路工程沥青新旧试验规程差异对比解读-JTG 3410-2025.pdf VIP
- 《气体传感器简介》课件.pptx VIP
- 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提纲(试行).doc VIP
- 粘贴钢板加固施工方案.docx VIP
- 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5).docx VIP
- Fisher阀门结构与维护.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