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封山育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0年前的封山育林   从1958年开始,在沂蒙山区的许多农村,生产大队成立了林业生产队。   遵照上级“封山造林”的指示,我们村开始植树造林,并把造林的责任落实到每户社员,每家分管一片,负责浇水和管理。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拿回家当柴禾烧。这在没有煤炭、柴禾奇缺的年代,无疑极大调动了社员看管山林的积极性。十几年过去,荒山已经树茂林密、郁郁葱葱了,我们村成为植树造林的模范村。“山林集体所有,分户管理”的典型经验也登上了《大众日报》。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到我们村拍摄了纪录片。   村東山岭上土地瘠薄,又干旱缺水。那时候没有动力灌溉,只能靠天吃饭,十年九歉收。公社林业站给村里调来了耐干旱的板栗树和小国光苹果。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管理,好多果树都进入了盛果期,每年除了上交公社采购站,也留下一些分配给社员。   小时候,我最喜欢到林业队去玩。在农业生产队干活的山坡上,野果还未成熟,就被干活的社员们摘着吃掉了。只有林业队看管的山林里,平常不让人去,才有着吃不败的野果。那些长在山坡石缝和悬崖沟坎上的野果,从初夏到秋末也吃不完,或酸或甜,百果百味。夏天的野李子和野葡萄,秋天的酸枣和野山楂,咬一口,酸得浑身打颤。石坎上的野李子和悬崖上的欢喜甜,咬在嘴里甜丝丝,还有麻溜溜的酸涩味。有一种叫“红姑娘”的,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对准嘴用力一捏,一种甜中带酸的液汁便冲破红皮直射喉咙眼儿。有一种秧蔓上长满小刺,成片爬缠在沟坎上的,我们叫它“陀螺盘”。夏天结籽熟透了,攒集成一个球,由一个底盘托着,鲜红,像闪闪发光的珊瑚珠。它的味道是酸中带甜,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还有一种能拖秧的小瓜,我们管它叫“魔宝”。圆圆的,跟拇指肚那么大,熟透后全身橙黄色,奇香,顺风能飘到很远。有时舍不得吃,放到屋里,一香好几天。   80年代初,分田单干后,村里的山林也分了。这些大跃进时期栽植的松树,已经覆盖了整个东山。因为山林面积太大,不好管理,先后调整了几次,最后也没找到好办法,结果东山上的松树在分田单干的第二年春天就被砍伐干净。整个东山光秃秃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棵,也没有多少枝叶,孤零零地在风中摇曳。   最近几年,由于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又加上个体板厂的兴起,好多农户无暇种地,就把自家的地里栽上杨树,东山又变绿了。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