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第四节小儿脑性瘫痪康复.pptVIP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第四节小儿脑性瘫痪康复.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突触:指神经元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形成较长的神经元链,其衔接处的结构称突触。 3、神经元的分类 1)根椐神经元的形态可将其分为: 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结合其兴奋传导方向,可把神经元分为三类,即: 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或中间神经元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适宜反应。反射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四、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1、神经元胞体 灰质:指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 皮质:指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 神经核:指在中枢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 神经节:指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 2、神经纤维 白质:指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的部位。 髓质:指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 纤维束:由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形成。 神经:由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在一起形成。 网状结构:指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内散布着神经元胞体或胞体聚集成的小团块。 周围神经系统   分为三部份: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 一、脊神经   与脊髓相连,共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1、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这些部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2、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3、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 4、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脊神经的构成    每一对脊神经都由前根(运动根)、后根(感觉根)在椎间孔处会合而成。后根在与前根会合前,形成一个脊神经节。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支、交通支和脊膜支。 前支:主要分布于颈部、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除胸神经前支仍保留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自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后支:主要分布于枕、项、背、腰和臀部,节段性明显。 脊膜支:细小,为感觉性神经,主要分布于脊髓被膜、椎骨连接等处。 交通支:为连于 交感干与脊神经 之间的细支。 (一)颈丛 组成:由1-4颈神经前支构成。 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 分支:可分为皮支(即浅支)、肌支(即深支)(如膈神经)。 颈袢 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为颈部皮肤麻醉的阻滞点。 *枕小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皮肤。 *耳大神经——与颈外静脉伴行,分布于乳突区、腮腺区、耳廓两面的皮肤。 *颈横神经——横过胸锁乳突肌浅面,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锁骨上神经——前、中、后三支,分布于胸前上区、三角肌区、肩峰及肩后部皮肤。 膈神经:由3-5颈神经前支组成,位前斜角肌浅面下行,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行于纵隔侧面,经肺根前方至膈。支配膈肌的运动和胸膜、心包、腹膜、肝和胆等处的感觉。 肌支:支配颈深肌群、舌骨下肌群和膈。 * * 第四节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 第四节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内 容 概述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概 述 定义 流行病学 临床分型及表现 定义 2005年世界工作小组公布了小儿脑性瘫痪又称脑瘫的定义,它是由胎儿期或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发的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可以引起活动受限 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觉和行为障碍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的疾患 流行病学 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神经影像学可以发现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或先天性脑畸形 脑瘫患病率在发达国家约为0.1%~0.4%,我国为0.15%~0.5% 临床分型及表现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共济失调型、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 根据肢体障碍可分为单肢瘫、偏瘫、三肢瘫、四肢瘫、截瘫、双瘫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 粗大运动 精细运动 智商 言语 整体 轻 独立行走 不受限 >70 >2字 独立 中 爬或支撑行走 受限 50~70 单字 需帮助 重 无活动能力 无 <50 严重受损 需完全照顾 脑瘫严重程度的分级 康复评定 评定目的 确立脑瘫发病高危因素的存在,了解患儿发育水平及与年龄相对应的功能水平状

文档评论(0)

shao14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