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泗洪县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措施浅析
摘要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是大自然留给人民的财富。泗洪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古树名木遭到破坏的现象日益严重。2018年,泗洪县完成了对古树名木的调查工作,总结了古树名木的保存现状,提出进一步通过复壮措施、加入管护资金投入和强化公民保护意识等,做好泗洪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关键词古树名木;保护现状;江苏省泗洪县
1泗洪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
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中游,东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西接安徽省泗县、五河县、明光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08′~33°44′,东经117°56′~118°46′。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m,最低点海拔11.6m。年均气温14.6℃,年均降水量893.9mm。土壤具有多宜性,有黄潮土、砂礓黑土、淋溶褐土3大类、31个土种,宜旱、宜水、宜林、宜牧;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2018年,泗洪县组织人员认真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对古树名木的树龄、树高、主干高度、胸围、胸径、树冠幅度、覆盖范围、主要特点、生长环境、生长态势、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存在价值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最终形成成果报告。
2古树名木现状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分为三级,树龄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
经过普查,泗洪县古树名木总株数210株,其中古树群4个,一级古树4株,占宿迁市一级古树(12株)的33.3%;二级古树5株,占宿迁市二级古树(25株)的20%;三级古树194株,名木7株。按照分布区域分成城市25株、农村185株。按照权属分为国有25株、集体35株、个人150株。按照生长态势分为正常株193株、衰弱株7株、濒危株10株。按生长场所分为远郊野外55株、乡村街道144株、城区11株。197株的生长环境均良好、13株的生长环境较差。按照树种分为柿树(柿树科柿属)95株、黄连木(漆树科黄连木属)22株、杜梨(蔷薇科梨属)17株、麻栎(山毛榉科栎属)10株、枣(鼠李科枣属)10株、银杏(银杏科银杏属)8株、朴树(榆科朴属)8株、槐树(蝶形花科槐属)5株、臭椿(苦木科臭椿属)4株、桑树(桑科桑属)4株、桃叶卫矛(卫矛科丝绵木属)3株、皂荚(豆科皂荚属)3株、杨树(杨柳科杨属)3株、乌桕(大戟科乌桕属)3株、榔榆(榆科榆属)3株、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3株、木瓜(蔷薇科木瓜属)2株、黄檀(豆科黄檀属)1株、紫薇(千屈菜科紫薇属)1株、雪松(松科雪松属)1株、柘树(桑科柘属)1株、侧柏(柏科扁柏属)1株、杜仲(杜仲科杜仲属)1株、桂花(木犀科木犀属)1株。古树名木数量排在前5位的树种为柿树、黄连木、杜梨、麻栎和枣,总株数为154株,占总古树名木的73.3%。
3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
此次普查,虽然发现很多有价值的100年以上古树,但原有公布的古树减少较多,乡土树种比例下降较大,古树后备树较少;十几年前泗洪县随处可见的古柿树园已很少见,只能见到零星几株。
3.1古树名木保护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乡镇房屋拆迁时,如果发现一株古树,会在树木周围用砖头砌1m高的围墙,并用大量泥土将其填满,以保护古树,但这样会造成根系缺氧,导致古树濒临死亡。
3.2城镇化对古树破坏严重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原始村落的拆迁,导致很多珍贵古树遭到破坏砍伐。部分乡村把古树全部集中起来栽植进行保护,但由于移植古树措施不当、保护水平有限,导致部分老树移植后死亡。
3.3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部分干部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价值、作用和保护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自觉保护的意识,破坏古树名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林业部门的查处力度不够,又很少到乡镇进行专门的宣传保护,导致干部群众普遍重视不够。
3.4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
经普查发现,部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人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再加上上级拨付的古树名木管护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使古树名木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3.5古树名木未挂牌
各乡镇大多数古树名木都存在未挂牌的情况,导致很多古树被误认为是一般树木而遭到破坏。
4古树名木保护建议
4.1加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