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才是你自己的宝藏
弗洛伊德为数不多的,记载下来的案例里面,有一个来访者是个 8 岁(左右)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怕马怕得要死,而当时的交通工具都是马车,因此害怕马这件事情,让他连门也不敢出。于是他爸爸带他来见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治疗之后,有了一个解释。他说小男孩害怕马这件事情,源自于这个小男孩更早一些,5、6 岁时候的俄狄浦斯情结(就是“恋母情结”)。他说这个马象征了小男孩的父亲。因为小男孩(潜意识里面) 想要跟自己的母亲发生性关系,而俄狄浦斯情结止于他意识到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他对自己产生深深的责怪,也害怕自己的父亲会因此责怪他。于是他的这个对于父亲的恐惧,投射到“马”的身上。【1】
( 谢谢@M.André 对故事有修正,这是对弗洛伊德的误解,弗洛伊德并未“野蛮分析“这个小男孩,详见注解)
当然,这个解释,荣格和克莱茵都不会同意。那……如果是荣格来讲的话,他大概会讲,不不不,这个马, 它象征的是小男孩的母亲。小男孩害怕来自于母亲的惩罚,而投射到马的身上。
而无论是小男孩潜意识里面将谁投射到马的身上,我们听起来都觉得似乎牵强附会,没说人话。而且,到底谁是正确的,或者,这些大师们也都是胡说八道?
没人知道。
但……重要的是,在弗洛伊德的这个案例里面,小男孩在接受了老弗的分析之后,好了!
这就有趣了。他为什么在接受了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分析之后,他好了呢?那,问题的关键,在于“被分析”起了作用呢,还是意识到“害怕被指责所带来的恐惧感”,在治疗中起了作用呢?
这么听起来挺吓人的。你去找你的心理咨询师,说哎呀上班好烦哪。结果你的心理咨询师说,噢,是因为你潜意识把你的老板投射成了你的父亲(母亲),你想要和你的老板发生性关系,又不能,所以你就不愿意去上班。你说,啊?没有啊!我举天发誓我从来没有这么想啊。医生说,嗯,这就对了,你的潜意识就是这么想的,但是你意识不到。
你就百口莫辩吧。嚯嚯。
老弗的精神分析在人们的印象里面多是“野蛮分析”,而且啥都往“力比多”上扯,这也是其后来一直被人误解的一个方面。精神分析有它系统的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理解,而且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它也有了很多修
正,而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论,也确实对现代的心理治疗,奠定了非常意义深远的基础。精神分析师/心理咨询师都是在治疗的框架内,帮助来访者,去探索和了解的。
所以在心理咨询里面,你能遇见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刚刚在咨询室坐下,你的心理咨询师就 blablabla 告诉你,说你是因为这个,所以现在那个,你未来如果不怎样就会怎样怎样(这时候你就可以拎包走人,炒了这个咨询师)。
因为就像我们说过很多很多次的,每个人和人之间是如此的不同,咨询师不能拿自己的经验,预设一个结论,然后想方设法地在咨询中在来访者身上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哪怕是所谓的“诊断”(现在叫 “个案概念化”),说噢你是“抑郁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诸如此类的名称,也不过是为了方便咨询师之间
专业交流而已,是一种语言罢了。所有的“病症”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复杂的人。没有任何一个来访者和另一个是一样的。你不能依仗自己有限的“咨询经验”、“人生经验”,给别人下一个结论。
反过来说,永远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亦不要让他人给你贴标签。对于你的人生,你的感受,你的世界,你是怎样一个人,其实只有你自己有能力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于你有着怎样的意义。
回到之前讲的那个小男孩的案例,他为什么就好了呢?
当然有可能小男孩本身是个不可预测的变量,他可能就是,比如说讨厌佛洛依德大叔,就说算啦算啦,不要再分析我啦,我好了啦。但是假设小男孩是个稳定的来访者,抛去“被分析”,佛洛依德的确帮助小男孩意识到“害怕被指责所带来的恐惧感”,似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心理咨询里面,咨询师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帮助来访者了解在自己身上,真正发生着什么。多数情况,咨询师都是从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情绪入手的。所以你看,美剧上心理咨询师似乎不会说别的, 就一句话:“How did you fee?l”
不要小看这句话。因为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的。人往往回答千奇百怪, 比如说“我理解 blablabla,我觉得 TA 这么做是有道理的,我能够理解 TA”。这是你的“想法”,不是“感受”。
想法往往是经过你无数加工出来的东东,没有治疗意义。
所以,how did you feel? 小男孩需要的是,被接纳这种“害怕被指责所带来的恐惧感”。
我们也一样。“情绪”是扇门,打开有不同的世界。我们都渴望我们内心的情绪,被看到,被听到,被无条件接纳。
再顺便做个广告,人类终极的哲学命题一直是“了解自己”,心理咨询师一直在做的事情,做镜子、做工具, 一切都是帮助来访者,自己去了解自己(而不是咨询师来解释来访者)。
当然,想起来要讲这个故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