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docxVIP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主持人:方佳 【神农架林区九湖中心学校 (国培教师)数学班】课题成员: 郭先杰【荆州区太晖小学 (国培教师 )数学班】 王玉芹 【长阳县龙舟坪镇津洋口小学 (国培教师 )数学班】刘巡慧 【沙洋县后港镇广坪小学 (国培教师)数学班】 李琼艳 【荆门市东宝区新生小学 (国培教师 )数学班】张盛虎 【监利县容城镇三闾学校 (国培教师)数学班】吴春莉 【神农架下谷名族学校 (国培教师)数学班】王小伟 【钟祥市胡集三中 (国培教师)数学班】 何淑平 【荆门市屈家岭何集小学 (国培教师)数学班】孙娟 【荆门市屈家岭罗汉寺小学 (国培教师)数学班】许云金 【沙洋县杨集小学 (国培教师)数学班】 金运德 【沙洋县官垱镇高桥小学 (国培教师 )数学班】一、研究背景 学问经济的日益进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于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制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擅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峻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们培育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育创新能力的基础, 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乐观思考,敢于发觉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制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 “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冲突、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乐观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目标: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进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转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擅于思考沟通、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养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经过课堂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三、可借鉴的理论和阅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舞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制造提问的情境, 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能够提问、有权提问。 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格外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我国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是更为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确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美国教育家杜威在 30 年代对“探究”或“反 省性思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激活制造性”的心理经过。问题的结局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觉和再制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50 年代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进展。 四、 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策略 1。从社会学的观点讲,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认知冲突与情感价值观念的冲突。教师要擅于找准触发点,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与好奇心,经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2.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准确的态度,让学生取得探究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

文档评论(0)

182****856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43214025000042
认证主体宁阳诺言网络科技服务中心(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70921MADC8M46X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