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ORMTEXT 基于外部监管视角下的审计质量研究——以M公司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愈来愈多的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财务造假,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本文围绕M公司财务造假案,对造假事件始末及造假手段进行梳理,并从三个不同主体,即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角度来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和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提高审计质量。最后希望研究结论对其他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有所帮助,减少企业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监管不力,财务造假,审计质量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将闲余资金用来投资,试图通过投资来增加收入,而投资者进行投资需要通过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评估投资的可行性。这时,企业的财务信息就会备受关注。但是,企业为寻求利益想传递出良好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就会进行财务造假,粉饰财务报表,给审计带来了很大挑战。M公司因财务造假金额之重大、隐匿时间之久远、造假手段之经典而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以M公司造假案为研究对象,从不同层面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希望能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减少审计失败,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一、案例回顾
(一)公司概况
M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M公司涉及范围较广如药材种植、生产开发、交易市场和物流市场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资源,且自2002年开始就陆续建设了多个中药饮片和医药现代化生产基地,其中主营包括但不限于中药饮片、中药材、化学原料药等。其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医药行业的翘楚,是A股最有名的医药企业之一。
(二)案件经过
2018年底,M公司因涉嫌虚假陈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在第二年4月底,M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会计差错的公告,公告具体阐述了公司2017年年报中出现的14项会计错误,承认公司2017年财务报表的营收、净利、费用、货币资产、存货、合并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等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其中2017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虚增近89亿元、20亿元,货币资金更是多计近300亿元。同年5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公告表示M公司2016年~2018年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
经证监会调查,2016年~2018年期间,M公司涉嫌通过仿造、变造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银行存款,将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工程项目纳入报表,虚增固定资产等;另外,M公司也未在相关年报中披露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如上所述,2020年5月14日,证监会依法对M公司实施了处罚。值得注意的是M公司自上市以来一直都是由Z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此期间,Z会计师事务所也始终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这说明存在严重的审计质量问题。
二、M公司财务操纵分析
在2016年~2018年,M公司为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和寻求更长远的发展,进行了财务造假行为。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
M公司上市后,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如图所示,M公司从2010年开始货币资金余额和有息负债占净资产的比例持续上涨,到2018年占比达到了119%和104%。这种存贷双高的现象不符合商业逻辑,那M公司的货币资金是真实存在的吗?通过对M公司2016年~2019年的财务报表分析可知,2018年之前,企业有大量的货币资金用于日常收支;2018年之后,企业的货币资金骤减,其他应收款则大幅度增加,其他应收款占货币资金的比重达到了501.79%,占应收账款比重高达146.6%,2019年依旧延续着此态势。其他应收款占比如此之高,显然是不正常的,这也说明了企业的大量资金被挪为他用,进行关联方交易。其中关联方A和B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就2018年一年,M公司与两家的交易额就达到了88.79亿元。而且M公司的关联方企业大多为其近亲属控股,资金控制权并没有转移。可见M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占用资金,企图掩饰财务造假的目的。
(二)虚增营业收入
经查,M公司通过仿造、变造增值税发票等方式大量虚增营业收入,在2016年~2018年三年间虚增收入206亿元,虚增利润20.72亿元。更正前后的具体财务数据如表1所示。
可见企业为了展现良好的销售假象来虚增收入,提高利润。其中M公司利用中药材改变价格收入,如自行种植的人参、林下参等。因其个头大小不一,价格有所不同,M公司将低价格的收入变造成高价格的会计收入凭证,以此来虚增收入和利润。企业还伪造业务凭证,变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进行利润造假。
(三)虚增固定资产
在M公司2018年之前的年报中,其报告并未记载2018年出现的六处工程项目。然而在2018年的年报中,上述工程项目却凭空出现。可见M公司将不满足会计确认和计量条件的工程项目纳入表内,以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
三、审计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