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XX 省 XX 市某中学 2020 届高考语文测试试题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陶潜《桃花源记》中,通过对老人和小孩状态的描写,展现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息
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借设问突出诗人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凉,以寄
寓苦情。
苏轼《赤壁赋》中,关于月亮,作者认为 ______ , ______ ,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
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这样周而复始,无所增减。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鹊①
韩偓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②
高处营巢亲凤阙 ,静时闲语上龙墀。
③
化为金印 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④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注]①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XX 南
安。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②凤阙,汉代官阙名。③化为金印, 《搜神记》卷九:常山
张颖,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乌如山鹤,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颗椎
破之,得一金印,文曰: ‘忠孝侯印。’颗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 ‘尧
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颗后官至太尉。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
树,喻指唐王朝。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外、思念家人的悲苦。
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0 分
3.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物质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差异主要体现于二者对物质的不同理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
神是统一的,物质第一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而物质主义将物质理解为可
感知的事物。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基础,并不否认意识和精神的作用;物质主义截取了唯
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并将其扩展为物质占有的重要性,将哲学对世界的理解
简单化为大众在消费中的价值观。
因此,唯物主义幸福观和物质主义幸福观具有不同含义。唯物主义的幸福观不等同于物质
消费和物质崇拜的物质主义幸福观,前者强调物质是追求幸福的基础,幸福是物质与精神
的共同作用,后者是被消费文化推向极致的物质崇拜。二者对物质的根本认识不同,物质
主义强调物质的占有和不断更新,而唯物主义强调以物质为本源解释世界。物质主义幸福
观完全忽视了唯物主义中对理性和精神世界的思辨,从而抛却了哲学的本性。
此外,二者在历史中出现的时间也不同。物质主义幸福观的兴起需要社会经济的大范围繁
荣,这种经济条件伴随 18 世纪工业革命才得以成熟,而唯物主义则是一种哲学本体论,在
. .
.
这个意义上说,唯物主义较物质主义出现早得多。历史上曾相继衍生三种唯物主义,即古
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因辩证
唯物主义强调面向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实践的立场和方法,我们也称为新唯物主义,这
种唯物主义正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所在。对物质的占有欲自古有之,但作为社会思
潮的物质主义幸福观的兴起,只是在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带来的物质丰富社会
中才出现。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基础的重要性,但生活的物化不可取。可以说,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人
在不同时代、不同境域、不同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人性的本真表现和哲学的根本任务。幸
福生活,体现着人类理性的崇高精神,它始终表现的是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