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女工商业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的女工商业者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魏晋南北朝的女工商业者 1 一、巧妇当户织一妇女精湛的纺织技艺 2 (一)政府对民间纺织业发展的鼓励措施 2 (二)妇女对民间纺织业发展的贡献 3 二、妇女暴面市廛――精干洒脱的女商人 5 (一)妇女经商之风气 5 (二)妇女的商业活动种种 6 文2:文史资料与近代中国工商业者研究 8 参考文摘引言: 15 原创性声明(模板) 16 文章致谢(模板) 16 正文 魏晋南北朝的女工商业者 文1:魏晋南北朝的女工商业者 [作者简介]马洪良,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04级博士生,河南 郑州,450052;周海燕,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河南 郑州,450007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生机盎然、弃旧图新的历史时代,在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下,广大妇女群体活跃于工商业领域,激起了社会变革的洪流。然考之前人著述,或从婚姻家庭角度考察妇女的开放自主,或从社交方面人手分析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妇女职业这一专题研究尚付阙如。本文拟就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工商业中的活动进行探讨。因笔者才疏学浅,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唯冀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巧妇当户织一妇女精湛的纺织技艺 (一)政府对民间纺织业发展的鼓励措施 童书业先生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村日趋庄园化的结果,使手工业与农业强固结合起来。……与农业强固结合的手工业,只有可能是家庭手工业,换句话说,就是以家庭纺织业为主的手工业”。我国古代社会很早就已形成“男子力耕”、“女子纺绩”的性别分工,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所从事的手工业主要是纺织业。 “男耕女织”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生产方式,所谓“一夫躬稼,则余食委室;匹妇务织,则兼衣被体”(《孔琳之传》)。古代社会将衣食并举,可见纺织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社会的需要和政府的倡导,劳动妇女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要承担着人们“穿衣”这一重任。 尽管魏晋南北朝处于乱世,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但各割据政权均发布诏令,劝课农桑,鼓励民间纺织。如《晋书》载冯跋诏日:“桑柘之益,有生之本。此土少桑,人未见其利,可令百姓人殖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指出桑柘为民生之本,鼓励百姓植桑织纫。政府还不时举行各种仪式,以此劝励社会对桑植业的重视。南朝宋文帝“时务在本业,劝课耕桑,使宫内皆蚕,欲以讽励天下”。孝武帝时还举行了盛大的皇后亲桑之礼。大明三年(459)十一月,于建康城西郊建造皇后亲蚕之宫,次年三月甲申,皇后率六宫嫔妃降鸾西郊,皇太后参加观礼,孝武帝特此下诏:“朕卜祥大昕,测振拂羽,爰诏六宫,亲蚕川室。皇太后降鸾从御,伫跸观礼。绿蘧既具,玄触方修,庶仪发椒,闺化动中。”(《孝武文穆王皇后传》)母仪天下的皇后、太后以身作则,为民间妇女做出表率,以此鼓励民间对纺织业的重视。 北方虽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其统治者对纺织业亦非常重视,不时效仿汉族政权的典章礼制,举行皇后桑蚕之礼,颁布各种劝课农桑的诏令。如十六国时期的前赵,于“永和三年(347),季龙亲耕藉田于桑梓苑,其妻杜氏祠先蚕于近郊”(《石季龙载记下》)。前秦苻坚“亲耕藉田,其妻苟氏亲蚕于近郊”(《苻坚载记上》)。北魏景明四年(503),“三月己巳,皇后先蚕于北郊”(《世宗宣武帝纪》)。北齐河清三年,令日:“每岁春月,各依乡土早晚,课人农桑。自春及秋,男十五已上,皆布田亩。桑蚕之月,妇女十五已上,皆营蚕桑。”(《食货志》)北周苏绰为宇文泰制定的伏条诏书》中要求“农夫不废其业,蚕妇得就其功”《苏绰传》’。帝王的藉田,后妃的桑蚕之礼,虽只是形式,但其影响却较为深远,有利于推动民间纺织业的发展。 (二)妇女对民间纺织业发展的贡献 纺织业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广大妇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句,即反映了广大妇女勤于纺织的风尚。颜之推曾赞赏北方妇女纺织技术的精湛:“河北妇人,织?组川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治家第五》而南方的纺织业亦有很大进步。六朝妇女所织“筒中布”,细致柔软、洁白光泽,其价过于锦绣,常作为馈赠的佳品,享有“奇货异服”(《粱宗室下,鄱阳忠烈王恢传》)的美誉。产于豫章一带的“鸡鸣布”也为纺织珍品,当地妇女“勤于纺绩,亦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地理志下》)。此外,南方还出现“葛布”,以葛为原料,质地轻巧均匀,魏文帝曹丕曾赞道:“江东葛为可……其白如雪华,轻譬蝉翼。”(《绢第九》汉中、益州妇女勤于作业,《隋书》载此地风俗:“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其处家室,则女勤作业,而士多自闲,聚会宴饮,尤足意钱之戏。”《地理志上》赞扬了关中妇女辛勤劳作和精湛的纺织技艺。荆楚地区妇女于端午节互相比试丝织手艺,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