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型病案】范某,女,40岁。1997年4月初诊。发热,咳嗽,胸痛1周,在当地诊所治疗效不佳来诊。来诊时高热、咳嗽、吐脓痰,腥臭带血、胸痛,舌质红绛苔微黄,脉细弱无力,胸部正位片示:右侧肺脓疡。诊为肺热灼津之肺痈。治以清肺热生津、解毒排脓。药用:石膏120g,麻黄9g,杏仁12g,炙甘草20g,惹苗仁30g,茅根30g,公英30g,连翘30g,全瓜萎20g。连服9剂症状消,继服5剂临床治愈。[侯激流.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举偶.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45]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 【组成】柴胡(6g) 干葛(9g) 甘草(3g) 黄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药(6g) 桔梗(3g) (原书未著用量) 【方歌】柴葛解肌芍桔草, 膏芩羌芷加姜枣, 解肌清热是功效, 三阳合病此方扫。 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 【方解】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 【配伍特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的常用方。临床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 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 【典型病案】曾某,男,5岁,1997年12月25口初诊发热1天,伴见咽痛,口干欲饮,无汗,大便秘结查:T 40.2 0℃,双侧扁桃体工肿人,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罗音,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血WBC 13.6 × 109/ L,N 0.80, L 0.20。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断为乳蛾,证属邪热奎盛,治以解肌透热,清热利咽。 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 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各5g,葛根、板蓝根、人黄各8g,石膏12 g,知母6g,玄参、淡竹叶、香需各3g,象牙丝l0g。 2剂,水煎服服1剂后微汗出,大便调,发热渐退,次日患者体温降至37.9℃。再服药1剂后体温正常,双侧扁桃体Ⅰ。肿大,无充血,复查血WBC9.2×109/L,N 0.56,L 0.44。 第七十页,共一百零七页。 升麻葛根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 【组成】升麻 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300g) 葛根十五两(450g) 【方歌】升麻葛根四味药,还有甘草和赤芍, 解肌透疹是功用,麻疹初起方代表。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疹发不出 , 身热头痛 , 咳嗽 , 目赤流泪 , 口渴 , 舌红 , 苔薄而干 ,脉浮数。 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 【方解】 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 【辨证要点】本方为麻疹未发, 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 、 舌红 、 脉数为辨 证要点。 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 【典型病案】林某,女,37岁,2003年5月20日初诊。2天前感脸部微痒,翌日出现粉红色皮疹。诊见颜面散在皮疹、呈粟米大小、色红、抚之碍手、略痒,伴目赤头痛,咽干喜冷饮,大便干结,溲黄,舌尖红,苔黄,脉滑数。用升麻葛根汤加味。升麻、葛根、赤芍各15g,生甘草、桑叶各12g,蝉衣、丹皮各10g,野菊花20g。3剂,水煎服,日1剂。嘱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服药后症减大半,效不更方,原方续服3剂,疹消颜净,随访3个月,粟疹未发。[郑通美. 升麻葛根汤治疗头面部疾病体会. 实用中医药志.2004,20(12):709] 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 【典型病案】 陈某,女,40岁。咳嗽7月,哮喘发作3月,近半月加重,病由感冒后反复咳嗽不已致喘息不得卧,经服激素、抗菌素喘息未平,前医曾投定喘、小青龙汤等不应,请王文鼎老师会诊,曰:“此由外感风寒袭肺而致咳喘,患者恶风咳喘,汗出夜间尤甚,多泡沫痰及稀痰。苔薄滑边有齿印,此为寒饮。用小青龙汤:麻黄根30g,桂枝9g,白芍18g,甘草6g,炮姜、五味子、细辛各6g,半夏12g。”药进2剂,喘息得平。(王琦等.经方应用. 第1版.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117)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 香 苏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 【组成】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四两(120g) 甘草炙,一两(30g) 陈皮不去白,二两(60g) 【歌诀】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