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 录 E
(规范性)
耐久性评估
E.1规则
E.1.1目的
计算格宾石笼应对水冲刷及盐腐蚀等环境作用,格宾石笼筋材合金镀层的腐蚀量、摩擦磨损量,评估格宾石笼在公路工程中的使用年限。
E.1.2适用范围
适用于热镀锌或锌铝合金镀层格宾石笼筋材的耐久性评价。
E.1.3术语的定义
耐久性要求标准值(δa):为了防止宾格石笼筋材生锈所需的最低镀层残留量(标准值)。计算过程:使用“线材磨损试验方法”,磨损掉低碳钢丝表面一定量合金镀层,并用“腐蚀加速试验方法”腐蚀一定程度镀层的线材之后,通过线材的生锈情况和拉伸试验确认拉伸强度。线材不生锈,且在拉伸试验中,线材强度未见下降的最小镀层残留量为耐久性要求标准值(δa)。
对于热镀锌-10%铝合金镀层附着量为300g/m2时,镀层残留量在10%左右约为30g/m2时,线材不会生锈,强度也不会下降,具有有效的防腐性能,故镀层残留量30g/m2为耐久性相关性能要求的标准值δa。
E.2镀层损失量计算
E.2.1腐蚀作用的镀层损失量
按式(E.1)、(E.2)计算,考虑到腐蚀作用引起的镀层损耗,进行了“腐蚀加速试验方法”,通过加速腐蚀1000小时计算相当于使用年限30年的镀层消耗量M30。
………………………………………(E.1)
其中:M30 : 30年的合金镀层腐蚀量(g/m2),根据腐蚀加速试验估计;
m1000 : 腐蚀加速时间1,000小时内的镀层腐蚀量(g/m2);
…………………………………………………(E.2)
A0 : 试验前(腐蚀加速时间0小时)的镀层附着量(g/m2);
A1000 : 腐蚀加速时间1,000小时后的镀层附着量(g/m2);
β450 : 对实际环境(氯离子浓度450ppm)腐蚀进行程度的换算系数(β=6.9)。
E.2.2镀层磨损量计算
通过“线材磨损试验方法”试验,计算合金镀层钢丝进行20000转的摩擦磨损量,相当于30年使用寿命的镀层消耗N30。这里,N30是相当于假定磨损作用的使用年限30年的镀层消耗量。
E.3耐久性评估
按(E.3)计算镀层残余量,确认镀层残留量,即初始镀层附着量A与30年使用寿命的镀层消耗量之和(N30+M30)之间的差,该差等于或大于性能要求的标准值δa,即满足式(E.3)要求。
………………………………………………(E.3)
其中:A : 初始镀层附着量(g/m2);
N30 :磨损测试镀层消耗量(g/m2);
M30 : 通过加速腐蚀试验得出的30年使用寿命的镀层消耗量(g/m2);
δa: 耐久性要求标准值(g/m2)。
附 录 F
(资料性)
单个格宾石笼钢筋数量参照表
F.1 单个L=100cm、B=100cm、H=50cm的格宾石笼钢筋数量参照表F.1。
表F.1 单个格宾石笼钢筋数量表Ⅰ
类型
石笼规格
网孔尺寸
钢筋编号
规格
长度
根数
总长
钢筋重量
钢筋总重
(cm)
(cm)
(mm)
(cm)
(根)
(cm)
(kg)
(kg)
Ⅰ-1
100×100×50
10×10
N1
Φ6
100
34
3400
7.55
29.64
N2
Φ6
100
34
3400
7.55
N3
Φ6
50
44
2200
4.88
N4
Φ6
151
4
604
1.34
N5
Φ6
151
4
604
1.34
N6
Φ6
76
4
302
0.67
N7
Φ10
304
3
912
5.63
N8
Φ10
110
1
110
0.68
Ⅰ-2
N1
Φ8
100
34
3400
13.43
45.21
N2
Φ8
100
34
3400
13.43
N3
Φ8
50
44
2200
8.69
N4
Φ6
151
4
604
1.34
N5
Φ6
151
4
604
1.34
N6
Φ6
75.5
4
302
0.67
N7
Φ10
304
3
912
5.63
N8
Φ10
110
1
110
0.68
Ⅱ-1
5×5
N1
Φ6
100
64
6400
14.21
47.40
N2
Φ6
100
64
6400
14.21
N3
Φ6
50
84
4200
9.32
N4
Φ6
151
4
604
1.34
N5
Φ6
151
4
604
1.34
N6
Φ6
76
4
302
0.67
N7
Φ10
304
3
912
5.63
N8
Φ10
110
1
110
0.68
Ⅱ-2
N1
Φ8
100
64
64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生殖系统肿瘤用药.docx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头颈部肿瘤用药.docx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骨与软组织肿瘤用药.docx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皮肤肿瘤用药.docx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乳腺癌用药.docx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泌尿系统肿瘤用药.docx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血液肿瘤用药.docx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消化系统肿瘤用药.docx
-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呼吸系统肿瘤用药.docx
-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