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腹股沟疝会计学第1页/共43页定义: 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 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90%。第2页/共43页分类腹股沟斜疝:斜疝为多见。腹股沟直疝。解剖第3页/共43页(一)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上界: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 下界: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7层: 皮肤、浅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 膜(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 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薄弱。第4页/共43页左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后面观前面观 第5页/共43页(二)腹股沟管解剖内口:即内环或称腹环外口即外环:是腹外斜肌腱膜下方的三角 形裂隙。管的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有部分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及其深面的腹膜壁层, 后壁内、外侧分别有腹横肌腱(或 联合肌腱)和凹间韧带。第6页/共43页上壁: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下壁: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和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第7页/共43页(三)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外侧边:腹壁下动脉构成。内侧边:腹直肌外缘构成。底边:腹股沟韧带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直疝三角与腹股沟管内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腹横筋膜增厚而成)。 第8页/共43页直疝(Hesselbach)三角 第9页/共43页一 、腹沟股直疝腹股沟直疝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腹股沟疝。其发病率较斜疝为低,约占腹股沟疝的 5%。多见于老年男性。常为双侧。第10页/共43页病因 腹股沟直疝绝大多数属后天性,没有先天发生的。 主要病因是腹壁发育不健全、腹股沟三角区肌肉和筋膜薄弱。 第11页/共43页临床表现 主要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它不适。当站立时,疝块即刻出现,平卧时消失。肿块不进入阴囊。第12页/共43页 由于直疝颈部宽大,极少嵌顿。还纳后可在腹股沟三角区直接扪及腹壁缺损,咳嗽时指尖有膨胀性冲击感。 用手指在腹壁外紧压内环,让病人起立咳嗽,仍有疝块出现,可与斜疝鉴别。 双侧性直疝、疝块常于中线两侧互相接近。第13页/共43页治 疗直疝多采用手术疗法。手术要点:加强腹内斜肌和腹横筋膜的抵抗力,以巩固腹股沟管的后壁。直疝修补方法,基本上与斜疝相似。第14页/共43页常用 Bassini法,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腹横筋膜缺损很大,不能直接缝合时,可利用自身阔筋膜、腹直肌前鞘,以及尼龙布等材料,作填充缺损成形术。直疝属继发性疝。术前须考虑其发病原因(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便秘等),应予处理。若不能控制或另伴有严重内脏疾病者,则不宜手术,可使用疝带治疗。第15页/共43页二、腹沟股斜疝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第16页/共43页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 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第17页/共43页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 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 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 内回纳消失。 第18页/共43页鉴别诊断 (一)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鉴别 。 斜 疝直 疝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疝块外形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嵌顿机会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疝块不再突出精索在疝囊后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较多多见于老年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半球形,基底较宽疝块仍可突出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极少 第19页/共43页 斜疝和直疝的鉴别第20页/共43页(二)睾丸鞘膜积液 (三)精索鞘膜积液 (四)交通性鞘膜积液 (五)睾丸下降不全 (六)髂窝部寒性脓肿 第21页/共43页治 疗除部分婴儿外,腹股沟斜疝不能自愈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尽早施行手术修补第22页/共43页(一)非手术治疗1.婴儿部分有自愈可能,主张在 一周岁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 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 沟管内环。第23页/共43页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 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3.嵌顿性疝:嵌顿性疝原则上应 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第24页/共43页但在下列少数情况下① 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 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 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 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第25页/共43页② 病史长的巨大疝,估计腹壁缺 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手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通用技术条件.docx VIP
- 交替传译实践教程(上)习题参考答案.pdf VIP
-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 50656-2019知识培训.pptx VIP
- 2025年中国低氧训练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docx
- 2025最新高三英语高考高频短语搭配1000组.docx
- 2025至2030中国活性炭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VIP
- 农村基层医生的职业素养与医德医风建设.pptx VIP
- 2025年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48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金属型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使用维护保养规则.docx VIP
- ERP,MES统介绍.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