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传染病学》第4章猪流行性腹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防制 2、预防: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疗法,主要是通过包括隔离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采用全进全出制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为发病猪群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患病母猪常出现乳汁缺乏,应为初生仔猪提供代乳品。 八、防制 疾病暴发后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所有14天内将分娩的母猪;用病猪的粪便或小肠内容物人工感染分娩前3周的怀孕母猪,使其产生母源抗体,以保护新生仔猪,缩短本病在猪场中的流行,但该方法存在扩散病原的危险。 九、思考题 1、猪流行性腹泻临床诊断要点? 2、猪流行性腹泻防控要点? 九、思考题 Thanks! 六、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 一、概念及背景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理 六、病理变化 七、诊断 八、防制 五、临诊症状 九、思考题 一、概念及背景 一、概念及背景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各种年龄猪均易感。本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一、概念及背景 1971年首次在英国发现PED,主要引起架子猪和育肥猪群急性腹泻,当时被称为“流行性病毒性腹泻”。 1977年首次报道可侵害哺乳仔猪的类似TGE的急性腹泻,并分离到引起该病的病毒,被命名为CV777。 1982年将该病统一命名为“猪流行性腹泻(PED)”。 中国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本病发生的报道,并分离到病毒。 二、病原 二、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为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的成员。病毒形态略呈球形,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呈皇冠状。 病毒核酸为线性单股正链RNA,具有侵染性。 二、病原 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IEM)试验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NCDCV)、犬冠状病毒(CCV)、猫传染性腹膜炎冠状病毒(FIPV)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中和试验和ELISA等都证明PEDV和TGEV在抗原性上不同,无共同抗原。目前尚无迹象表明存在不同的PED血清型,所有分离的PEDV毒株属于同一个血清型。 二、病原 由于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小牛血清会抑制PEDV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故该病毒的细胞培养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成功。1982年长春兽医大学从吉林省分离到的毒株在胎猪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内培养获得成功。1988年瑞典学者和1991年我国李树根等都报道在Vero传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胰酶可适应传代细胞培养,随后PEDV可转入PK和ST细胞中增殖,并可产生明显的CPE。 二、病原 本病毒不能凝集人、兔、猪、鼠、犬、马、羊、牛的红细胞。对外界抵抗力弱,对乙醚、氯仿敏感,一般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灭。病毒在60℃ 30min可失去感染力,但在50℃条件下相对稳定。病毒在4℃,pH 5.0~9.0或在37℃,pH 6.5~7.5时稳定。 三、流行病学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病毒的动物,都可作为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消化道。PED可单一发生或与TGEV混合感染,最近有PEDV与猪圆环病毒(PCV)混合感染的报道。 三、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1.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 2.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其以哺乳仔猪严重。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 3.本病主要在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发生。我国从12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本病的高发期。 4.本病在猪体内可产生短时间(几个月)的免疫记忆。它常常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一周内相继发病,2~3周后临诊症状可缓解。 四、发病机理 四、发病机理 病毒经口鼻感染后进入小肠,主要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增殖,首先造成细胞器的损伤,继而出现细胞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发展,上皮细胞损伤严重,直至脱落,形成绒毛萎缩,以致吸收表面积减少,引起营养物质吸收显著障碍,导致严重腹泻。所引起的腹泻都是渗出性腹泻,严重的腹泻引起脱水,以致病猪衰竭而死亡。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