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 篇1 项 脊 轩 志 归有光 [教学目标] 1、学习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 学习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板书课题:项脊轩志归有光(有着重号的要板书,下同) 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154)考中举人。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参看解释精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可以与前后同学交头接耳,也可以拿着课本向教师请教;更欢迎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去)。 (三)教师范读。 要求以舒缓的语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读后让学生齐读一篇。 (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课文共四段,分为两部分。第1段是第一部分,第2、3、4段是第二部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读后提问:文章开头,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要求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又问: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对它的喜爱。 提问: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提问: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而是让大家反复朗读下面几句来加深体会。这几句是:“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读后由教师讲解。)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是借来的。“偃仰啸歌”,见课文解释12、13,这是就字面意思解释。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至于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冀有更大的收获。 提问:“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再问: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嚣? 明确:写幽静。 进一步问:“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这个问题提出后估计课堂气氛可能比较活跃,答案也不一定一致,如能引起争辩那就更好。最后仍由教师归纳讲解。) “万籁有声”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