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 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 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 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 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 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 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 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注释: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 ①帐目清楚,收支平衡。 ②⑤:官名。 ③羖:公羊。④累绁:用绳索 捆绑。 ⑥粥: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 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吾即没,若必师之 没: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斥乎齐,逐乎宋、卫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处虽辟,行中正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C.孔子遂行 C.孔子遂行 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吾即没,若必师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 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 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B(去:离开。) 2.A(介词“在”/介词“对”;B 都是“虽然”;C 副词“于是就”,D 都是副词“将要”) 3.B(A 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学有才”;C 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 学有才”。 学有才”。D 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 并未说明“执政才能”。)4.C(得到了善待。)参考译文: 并未说明“执政才能”。) 4.C(得到了善待。)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