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上部编语文】全册第4单元教学反思.pdf

【五上部编语文】全册第4单元教学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含习作、语文园地) 12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 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 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 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 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 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 “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 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己亥杂诗》 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 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一、教学效果 1、课前查阅资料,走近三位作者。 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诵也比较简单,但是理解文本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体会情感也是难点。所以课前预习环节便设计让学生查阅每首诗的作者以及写作 背景,试着理解题 目的含义。课上一交流,学生便比较快地与作者和文本之间的 距离缩短了,为理解内涵奠定基础。接下来聚焦第一首诗《示儿》,先引导学生 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读出节奏,之后引导寻找本诗字眼“悲”,领悟着作者的 情感放慢语速,放低声调,再次朗读,学生的情感在朗读声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进而收到情感的熏陶,爱国情怀扎根孩子心中。 2、自读 自悟,品读感悟爱国情怀。 运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剩下的两首诗。自学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不会的查阅手头资料,在理解题 目句子内涵的基础上,作者抒发的情感逐渐凸显: 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题临安邸》);作者 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 3、诵读积累,积淀语言。 比赛背诵,看谁最先背下来。之后,吟诵三首古诗,评出最佳小小背诵家。 再让学生默写三首古诗,同桌互改,班内展示书写最漂亮最规范的 10 分佳作,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享受成功! 二、成功之处 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课上引导体会作者感情,很好地落实了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自学能力、吟诵能力有效提高。整堂课上学生态度 积极,背诵热烈,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 三、不足之处 自读自悟环节放手自学时,优秀的学生驾驭能力强易操作,但中下等的学生 有难度,预设的环节简单,没能全面照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创设探究交流的氛围,让生帮生一起进步,让 我的教学更圆满 !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 法失败后的 1900 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 “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 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 爱和期望。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 1900 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 中国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本课是一篇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过渡性的文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学习 本课的关键。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最后达 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本文长短句结合,交替出现,节奏感极强。因此我先要求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用时大约 15 分钟把课文读流利。课后学 生们反应,当把课文读流利之后就发现自己的声调不由自主地变得高亢嘹亮,好 像要把胸中那种豪迈之气和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霸气发泄出来一样。这就是本文的 特点之一。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后,我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课文毕竟不是现代白话文,但又比文言文 好理解。所以我采用的策略是,学生先自己借助注释说一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最后集体订正。这个过

文档评论(0)

A198550586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