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下) 黄卫平 丁凯 韩玉军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jingji 第一节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五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下) 重点问题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列昂惕夫反论 第一节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一、赫—俄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 2、两个国家在生产同种产品时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3、市场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 4、一个是资本存量相对丰富国家,一个是劳动存量相对丰富国家。 5、排除一些其他因素,如需求偏好、贸易壁垒、运输成本等。 二、赫—俄模型的主要理论含义及结构 1、一国出口以自己相对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国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那么即使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发生国际贸易。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会使各国要素报酬的国际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赫—俄模型的逻辑顺序 要素的 自然禀赋 要素供给 要素的 相对丰富 要素的 相对价格 商品的 相对价格 三、赫—俄模型的理论特点 1、建立在三要素论的基础之上。 2、从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本)出发,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贸易本身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3、某些前提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 4、在许多情况下不符合实际,没有能够完全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客观运动规律。 5、没有认真分析需求方面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消费和需求对于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 一、麦克道格尔对比较优势学说的经验论证 美国学者麦克道格尔(G.MacDougall)通过比较英、美两国商品在第三国市场中的竞争力,在研究了英、美两国的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后,以 两国类似的出口商品为对象,把两国在第三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与比较利益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结果:与赫—俄模型实际上是相悖的。 二、列昂惕夫反论 简介: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 (W.W.Leontief)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美国情况为例,对赫—俄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其结果与理论判断正好相反。 结论: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三、对于列昂惕夫反论的解释 列昂惕夫对于反论的解释 美国工人具有比其他国家工人更熟练的技术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逆转 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三、对于列昂惕夫反论的解释 资本密集型的需求偏好 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偏好与需求的差异也能够成为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 关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R.E.Baldwin) 现实中,美国的关税政策和其他贸易限制总是倾向于保护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反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促进劳动那个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进口份额中的比重下降,反衬出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的上升。 三、对于列昂惕夫反论的解释 自然资源稀缺(美国学者凡涅克J.Vanek) 美国对于某些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进口来满足需求,而这些资源的开发是耗费大量投资的,因此属于高资本投入的产品。所以,美国的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度必然上升,从而出现列昂惕夫反论中的现象。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 一、人力资本说 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投资进行教育、卫生保健、职业培训等),可以使劳动力的素质得到极大改善,劳动生产率获得提高,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 二、研究与开发说(RD说) 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丰富的资金、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高质量的劳动力是进行研究与开发的先决条件,国内对新产品的巨大旺盛的需求,则是这种产业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技术差距贸易理论(美国,波斯纳M.Posner,1961)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和威尔斯 (L.Wells)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优势理论从静态发展为动态。他们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模型。 1967年赫尔什 (S.Hirsch)根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工业竞争潜力做了比较研究,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业素养测试-含答案.doc VIP
- 药物相互作用PPT演示课件.ppt
- 文物保护及修复计划书.pptx
- 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pdf VIP
- VDA 2 EN 6th 2020 供应商管理标准 Securing the Quality of Supplie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pproval PPA AIAG QMC vda2.pdf
- 2024年高中物理教学年终工作总结5篇.docx
- 从C2-C4烯烃/烷烃六组分混合物中分离乙烯的方法.pdf VIP
- 2025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一) 生物试卷.docx
- Pfeiffer普发CCR371&372&373&374&375 电容式真空计操作手册.pdf
- 《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种植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