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docxVIP

1《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醋、摊”等15个字,会写“燃放、元宵”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感受传统年俗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了解单元导读的内容 2.阅读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我会读 生字词:骆驼 轿车 燃放 眨眼 彼此 饺子 元宵 贺年 多音字:万象更新 间断 正月 白云观 分外 掺和 理解词语:残灯末庙 悬灯结彩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独出心裁 3.我会写 指导“醋、摊、燃”三个容易写错的字 提示“饺、拌、眨、贩、彼、轿、骆、驼、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交流: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 三、借助学习单,梳理文脉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记录在学习单中。引导学生发现文中隐含的时间。 2.默读课文,找到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提取关键词概括习俗活动,记录在学习单中。 3.举例: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腊八,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4.借助学习单,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四、分清主次,了解详略安排 1.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把详略情况填写在学习单上。 2.作者写得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详略安排 (一) 学习“腊月二十三”的段落 1.读一读句子,理解“彩排”。 2.说一说“祭灶王”习俗的由来。 (二) 学习“除夕”的段落 1.除夕这一天有哪些习俗?读一读课文。 2.透过文字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 (三) 学习“初一”的段落 1.读一读描写男人们、女人们、孩子们活动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群的活动。 (四) 学习“元宵节”的段落 1.画出总起句,关注“又”,体会课文自然衔接的特点。 2.比较除夕和元宵节的不同之处。 3.读一读描写街上灯、家中灯的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比较句子,体会作家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一律、清一色”替换成“都”。 (五)学习详略安排的写法 文章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赏读特色语言,体会“京味儿” 1.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朴素自然,通俗易懂,“京味儿”十足。 2.有“京味儿”的词句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3.有“京味儿”的生活 文中描写了老北京人非常熟悉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了浓郁的“京味儿”。 (1)“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家家吃饺子。”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2.推荐阅读《故乡的元宵》。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读春节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交流“孩子们过春节”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孩子们提着灯笼过元宵节的情景。 2.读一读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体会节日的快乐。 (1)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 (2)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3)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说一说自己过春节时做过哪些事情。 贴春联、穿新衣、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压岁钱等等。 4.谈谈今年春节和往年的不同之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汉加油。 三、阅读链接 1.默读《除夕》节选,作者斯妤。 2.文中介绍了哪个地区的春节习俗?重点写了哪些春节习俗?与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习俗进行比较。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分享: (1)福建南部的春节习俗 (2)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蒸“年糕”、做“炸枣”和五香肠等。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4044076000006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