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兄》原文及赏析(最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兄》原文及赏析 送兄 朝代:唐代 作者:佚名 原文: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译文: 哥哥啊!这就是我们要分手的大路了。云彩飞起,路边有供人休息送别的凉 亭。亭外,是秋叶在飘坠。而我最悲伤叹息的就是,人,为什么不能像天上的大 雁呢?大雁哥哥和妹妹总是排得整整齐齐,一同飞回家去的啊。 注释: (1)题下原注: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2)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古人往往于此送别。 (3)归:一作“飞”。 (4)稀:形容树叶稀疏寥落的样子。 评析: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 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 《全唐诗》注 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 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或许真是时势造就, 一个七岁女童, 大堂之上,面对武后和群臣,应声做诗, 且情态如此逼真,字数如此俭约,不得不另后人仰慕。 此诗第一层:“别路”、“离亭”,相当于驿站,是古代送别、饯行的处所。点 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云初起”,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要么 是雨后天开。但一切景语亦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 “愁云初起”。“叶正稀”, 结合下句中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的“雁”来推断,应该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 秋风紧,黄叶飘零,“离亭”前的落叶,为秋风扫荡,渐次稀疏,着实苍凉,着实 1 沉重。 第二层: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寓“留”于“柳”的习俗。此处的叶,可能 就是柳叶。前面不断有人送别,使得柳条折尽,渐渐稀少,真是一条柳枝一片心。 而现在,尽管柳条稀少,但她还是要再折一枝赠与兄长,此中惆怅叫人难以消受。 至此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诗人静静地站立,眼望兄长渐去渐远,马蹄声终于被重叠的山峦阻隔。心中 更是生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自怜叹惋。“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雁的迁 徙,总是结队成行,同出同归。可是人迫于环境所限、条件所囿,而不能与兄随 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单,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诚为可叹。并且,这一“归” 字可以做两种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启程外出。那么,这里的“归”便是“同 出同归”的意义了,诗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长身上,是对他一路风尘、外行 凶吉的牵挂;一者:两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篱下,或是流落他乡。此时兄长启程, 回返故里,而独留妹一人不与同归,此间便更生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身如 浮萍、命如蝉翼的慨叹。 浓浓情谊,如诉如泣,尽融于字里行间。而全诗寥寥数语,连题目仅二十二 字。用字之俭约,另人折服。题目 “送兄”,点明主旨,定下全诗的基调,是送别 兄长。至于上面推测的种种情况,全无交代,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而与此相比, 后来大诗人李白的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送族弟单父主薄凝 摄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留饮赠之》等很多这样的诗标题就大为失色了。 此诗前两句表明了地点和大致的时间,大肆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心中的惆怅、离 别的情怀跃然纸上,如江如河,翻涌不息,却仅用了十个字;后两句也是十个字, 突出了 “雁”、“一行”、“归”,使得感情再次升华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上,由送行 也到了对人生的慨叹,对身世的质问,情长纸短,惜墨如金。 南朝江淹在 《别赋》中说过,“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至今,离别 诗一直都在诗篇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各具风格、各至一家。 对这一首也作一简要的分析。“别路”、“离亭”形成对举,一咏三叹。在克俭如金 的字数中,这算是泼墨如云、大肆渲染了。为的是以景衬情,为下两句做好铺垫。 而且诗人善于选取特景:“别路”、“离亭”、“云”、“叶”等等,暗藏离愁别绪之情。 紧接着,笔锋陡转,采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对准天上的“雁”。 2 当然,这里也许是虚写。由“雁”的特性联想到人,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形 成鲜明的对照,由此生发哀情,并且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也为读者将全诗 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画面,印入读者的脑海中。其意境深远,空间开阔,且满目 皆萧然,满腔

文档评论(0)

suxiaoj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