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⑴ 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与句式、 ⑵ 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与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 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 与才能。 ⑷ 背诵全诗。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 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 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 排比等修辞手 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 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 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 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楚、流畅、 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诗歌 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 : 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 作特色 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估计性,鉴赏 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 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 音机。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 二、研讨赏析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 ,任选一个方面,讲 讲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 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 ⑴ 故事的传奇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与解甲 还乡的故事、木兰在特别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 挥她那潜在的智谋与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⑵ 不朽的形象美: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 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 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 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 机警又热爱与平,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⑶ 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木兰诗》 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 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 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 势酣畅的排比等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艺术中的精品, 《木兰诗》之因此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 ⑷ 壮美的爱国情: 木兰深明大义,以国为重,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功劳显赫。 爱国情操是所有情感中最壮美的;爱国诗歌是诗城堡上空最 强健的乐音。祖国是每个人心中至高的象征,热爱祖国、保 卫祖国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选择,这也就是《木兰诗》最易 打动人心的地方。 ⑸ 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① 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 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与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 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 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 闻爷娘唤女声”,事实上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 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 呢? 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 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 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 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不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与欢乐 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 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至于简笔,主要 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简洁,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 代完了、 如此安排,正突出了诗歌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 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 争的冷淡与远离、因此,繁简安排能够起到突出人物特征、 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木兰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也不是娇滴滴的“崔 莺莺”,而是娇柔刚健相济的女性、 三、合作研讨,探究考虑 1、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并板示,交付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估计提到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 ⑴ 什么缘故把父亲称作“爷,这一称呼反映了中国古 代的称呼与地位,能介绍一点相关的知识不? ⑵ 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是如何的?什么缘故“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