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境内长城遗存的病害分析及保护加固措施建议.docx

古浪境内长城遗存的病害分析及保护加固措施建议.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古浪境内长城遗存的病害分析及保护加固措施建议 ? ? 蒙宝玲,谌文武 (兰州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Summary:通过系统分析古浪县境内长城的基本概况、病害机理、病害形式,提出基于地基砌筑加固和注浆加固还原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对古浪县乃至整个甘肃境内长城遗存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Keys:古浪县;长城遗存;病害机理;加固措施 K878 :A :1673-260X(2012)04-0037-03 长城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在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和战争、垦殖等主客观因素,长城遗存的破坏非常严重,很多古长城遗存已经很难见其原貌,长城等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加固已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和使命. 1 古浪境内长城遗存的档案分析 1.1 古浪县境内长城遗存的分布 1.1.1 汉长城分布走向 在古浪县境内,长城遗存主要有汉长城和明长城两种.古浪县境内汉长城的分布及走向比较清晰,自天祝县安远镇马家庄进入,沿古浪河东岸穿行,经磨河湾、龙沟堡、下庄子、小坡、柳家台,尚家台、王家河、大庄、跨黄羊川河,越铁柜山,经黄家闇门、灰条湾、金家大沟出古浪峡;复沿古浪河东岸,经魏家崖头、长流、定宁、石家墩、肖家营、韦家庄、中西湾、严家墩,过古浪河,经贾家团庄、郑家楼、圆墩子、铧尖滩入凉州区境内,全长53千米.另有一段壕墙,从土门镇和乐村青石湾组闇门起,朝东北方向而下,过大土沟河,又折西北沿沙漠蜿蜒而去,经永丰滩入凉州区境内.这段壕墙在古浪县境内长25千米.汉长城古浪段今存主要烽燧有多处,现存保护较完好的烽燧有56座,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1.1.2 明长城 明长城是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在加固维修汉长城时,沿着古浪河东岸新铸的一道长城.明长城进入古浪县后,走向复杂,但根据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省测绘局2007年的调查测绘显示:长城古浪段分两条,第一条的北线在县境北部,大体呈东西走向,东线呈南北走向,由天祝县安远镇入黑松驿镇古浪峡,沿汉长城走向至胡家边乡;另一条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修筑的长城,俗称新边,从景泰县的保进墩西入古浪县境,全长92112米.①古浪县境内另外有一道明长城建于万历27年(1599),在县境西起泗水镇铧尖滩汉长城,经土门、西靖、大靖等,止于阿巴岭堡双墩,长约110千米. 1.2 古浪县境内长城的保护现状 统计显示,古浪县境内汉长城和明长城数量可观,走向清晰,并以“壕墙”、“边墙”、“烽燧”、“烽墩”为主,其中堑壕培土而成者谓之“壕墙”,夯土版铸成者谓之“边墙”,壕或墙沿线相隔10里(明代多相隔5里)夯筑的烽火台,即为烽燧或烽墩,是长城沿线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长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浪县境内的汉长城与明长城经过自然气候演进、战争、地震及人类垦殖的破坏,大部分已经失去了原貌,仅有部分地段保存尚好,其余多以断言残壁呈现.且由于古浪县境内长城线长面广,部分居(村)民在长城上取土、取石,或在长城及其周边进行农耕生产等,长城因此遭到较大损坏.因此,研究分析汉明长城古浪段的病害机理,并由此制定相应的保护举措,是长城古浪段保护的重要工作. 2 古浪境内长城的夯筑结构分析 2.1 建筑布局 长城被誉为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最为有效的军事防御工事,长城以“高筑城,深挖沟”为基本的建筑方针,在规划设计中突出“因地形,用险制塞”,由此达到设防的目的.即“利用自然地形,在险要处修筑城墙、关隘和烽燧、烟墩、城堡等基本建筑物,用以阻击来犯者达到防御的目的”.②从汉代开始,长城的建筑布局基本成型,这种基本的建筑结构基本延续到唐代、明代等时期,其主要结构构成有①城墙;②烽火台(烽燧);③城、堡、冈、堠;④关、隘、塞、口等. 2.2 夯筑工艺技术 长城的建筑方式考究,工程设计反映了古人永久性建筑的聪慧.长城的修筑法主要以夯土法和平砌法修筑为主.夯筑法是先将土地开挖基槽,把槽底夯实之后,铺土、夯实,再铺土,再夯实……逐层铺筑,直到所需高度.随着夯筑实践的发展,夯筑工具以及夯筑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于是就出现了石夯锤等夯筑建设工具. 2.2.1 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建筑的形式 多在城墙外侧取土夯筑,墙基较宽,敌台也较稠密,约有200米的间距,并在城墙外侧形成一道壕沟(堑).城墙内侧壁坡度较平缓,高2-3米,外侧墙壁坡度陡立,从壕沟(堑)底算起约15米之高,敌台高达20米以上. 2.2.2 有断崖的地带 在有断崖的地带,长城夯筑则利用河沟冲刷而形成的断壁做墙身,或距断壁15-20米处建墙.修筑在山坡后山巅上的长城,基本都是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通常城墙较矮,只1米多高,墙基较窄,宽约4-5米,内侧山坡较平缓,外侧山坡较陡立.③由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