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实验诊断.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血细胞直方图 血细胞直方图概念:血细胞分析仪提供以血细胞的体积(大小)为横坐标(X轴)、以细胞的相对数量(某些细胞出现的频率)为纵坐标(Y轴)的曲线图。 第三十页,共六十九页。 1.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三个峰(区) ①第一群是小细胞区(35~90fl),主要为淋巴细胞,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 ②第二群是中间细胞(90~160fl),包括单核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及嗜酸、嗜碱粒细胞。 ③第三群是大细胞区(160~450fl)包括中性分叶核、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 意义:淋巴细胞减少使第一峰明显降低,单核细胞或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使第二峰明显增大,中性粒细胞增多使第三峰明显增大。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只是粗略判断细胞比例的变化或有无明显的异常细胞出现。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九页。 淋巴细胞增多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 不同疾病 白细胞分布直方图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九页。 2.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两个细胞群体 ①红细胞主群:50fl偏上,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 ②足趾部:主峰右侧,二聚体和白细胞等的反映。 意义: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缺铁性贫血:主峰曲线的波峰左移,波峰基底增宽,显示为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特征。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波峰左移,基底变窄,呈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同时存在,波峰左移、峰底增宽呈双峰。 巨幼细胞贫血:波峰右移,峰底增宽,呈大细胞非均一性。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九页。 不同类型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黑色区域是正常图形) 缺铁性贫血图形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图形 治疗前后巨幼细胞性贫血图形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九页。 七、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检验 红细胞寿命测定:溶血最直接而确实的证据。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度增高。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各种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均有减低,以血管内溶血减低为显著,甚至测不出。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红斑狼疮、皮质激素治疗等结合珠蛋白可增高。 血红蛋白尿测定:血红蛋白尿通常只见于急性血管内溶血发作后的首1~2次尿中。 含铁血黄素尿测定: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呈阳性,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九页。 (二)溶血性疾病的病因诊断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脆性增高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其次为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脆性减低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酸溶血试验: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抗人球蛋白试验: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常呈直接试验阳性反应。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常见于Rh或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阳性还见于SLE、类风关、淋巴瘤、恶性肿瘤、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电泳:诊断血红蛋白病。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缺乏症。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九页。 第三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   出血、血栓性疾患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①血管壁的结构或功能异常;②血小板量的减少、增多或质的异常;③凝血因子含量减低、增高或分子结构异常;④抗凝机制或纤溶机制减弱。   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概述 血管壁的作用:⑴止血作用:①血管收缩;②激活血小板;③激活凝血系统;④局部血粘度的增高。⑵血管壁又有抗血栓形成的能力。 血小板的作用: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分泌(释放)功能、促凝血活性、血块收缩功能、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九页。 凝血因子的作用: ①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少(Ⅲ、Ⅶ、Ca2+),反应速度快(15秒以内)。 ②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激活开始。参与的因子还有激肽酶原、激肽酶、高分子激肽原(HMWK)、Ⅷ、Ⅸ、Ⅺ、Ca2+、PF3等。 ③凝血的共同途径: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再激活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凝血即告完成。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九页。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九页。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①体液抗凝作用:抗凝血酶Ⅲ、肝素、肝素辅因子Ⅱ、蛋白C、蛋白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α1-抗胰蛋白酶和α2巨球蛋白等。②细胞抗凝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肝细胞。 纤维蛋白溶解(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