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魏晋名流中,有这样一位,他诗文皆工,尤善书法,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曾赞言:“独特岂止在书道,放浪形骸意气狂。郗氏选婿王家子,慧眼一瞥喜东床!袒胸露背容不动,中有不俗好文章。”这位后人赞誉颇高的倜傥才子就是东晋著名文学家王羲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品——《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1.识记序言相关知识。2.了解作家作品。3.疏通文意,学习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4.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生死观。 1.了解王羲之、《兰亭集序》由来及“序”的相关知识。2.以“乐—痛—悲”的情感线索串联文意,识记基本文言知识。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独学——群学——展示——补充——反思)学习流程 课前独学1.了解王羲之及作品。在语文书上做圈点勾画补充。(见点金P52)2.通过导学案和点金,了解“序”及分类, 以及《兰亭集序》由来。(见点金P52)3.通过资料,解决字音问题,在语文书上标注。(见点金P51) 《兰亭集序》(神龙本)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袒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羲之其事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问题思考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 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为举止看似未经修饰,却是毫无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就是人最难能可贵的。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的就是与整个封建统治时期格格不入的豪迈与不羁。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在名士中甚至有男人追求外貌女性化,涂脂抹粉,“服妇人之服”的畸形的社会现象。曹植才高八斗,嵇康广陵散绝,王弼少年天才,郭象口若悬河,王羲之书圣,顾恺之三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宗白华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晋书·王羲之传》记下了这样一件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王羲之为之感动,边派人去集市买来几把扇子,取出随身带的笔墨在扇上挥毫,一一题款落印。然后对老婆婆说:“老人家,你为我斩杀了心爱的大白鹅,我很是过意不去,请把这几把扇子拿到市上,卖上几串钱,算是我对你的补偿吧。”鹅池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写完“鹅”字,忽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了“池”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 鹅池的左旁,是一座式样别致的三角形石质碑亭。碑上镌刻“鹅池”两字,气势磅震荡礡。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以书换鹅 王羲之以书换鹅图       乐  痛   悲(1-2)点叙宴集盛况(乐) (3)抒发人生感慨(痛) (4)交代作序目的(悲)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拈”出文中三个词语,概括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结合注释感知文意,探究作者情感变化之由。乐因何而生痛由何而来悲缘何而发 1.小组展示的内容包括:小组齐声朗读展示部分的课文、小组一人翻译展示部分(学生不看资料,语文书),小组另一人解释重点字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等。2.每小

文档评论(0)

135****08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