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 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叶绿体及有关色素 光nCO2+nH2O (CH2O)n+nO2 叶绿体 基本公式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7.1.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厂房 叶绿体 动力 光能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 有机物和氧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最大的有机物质制造厂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最大的能量转换站 ★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最大的氧气发生器、二氧化碳 接收器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关注。” “碳达峰”与“碳中和”——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色素的种类与分布 叶绿素的光学特性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条件 7.1.2 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下的叶绿体 一、叶绿体的结构 外膜 内膜 基质 :(含可溶性蛋白质,酶类,DNA,RNA, 核糖体等) CO2固定与转化场所。 基粒片层 基质片层 被膜 类囊体 光反应发生场所 叶绿体超微结构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二、叶绿体色素的种类 三、叶绿体色素在叶片中的分布 正常叶片中: 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 约为3:1 B) chla与chlb的分子比例也约为3:1 C) 叶黄素与胡萝卜素约为2:1 思考:为什么正常叶片呈现绿色而秋后或衰老的叶 片多呈黄色? 四、 叶绿体色素的光学性质 吸收光谱: 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如果把叶绿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有些波长的光会被溶液吸收,在光谱中就出现了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谱。 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主要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蓝紫光区。 为何叶绿素分子呈绿色? 叶绿体色素是否对所有的光都能吸收呢?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太阳光 太阳光 叶绿体色素吸光后光能的去向: 热能 光能散失:荧光、磷光 光能 电能 化学能(贮藏) 五、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条件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矿质元素 原脱植基叶绿素a经过正常光照,才能顺利合成叶绿素。 例外:藻类、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也可以形成一些叶绿素;柑橘种子子叶和莲子的胚芽也可在暗中合成叶绿素。 因素之一------光 因素之二------温度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一般来说,叶绿素形成的最适温度约为30℃,其下限是2-4℃,上限是40℃。 为什么早春作物幼苗、果树幼叶呈现黄绿色,秋天树叶变黄? 因素之三------矿质元素 Mg、N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Mn、Cu、Zn、K等元素是叶绿素生物合成有关酶的成分或激活剂,这些元素的缺乏会导致缺绿病。 因素之四------水分 缺水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并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故缺水会导致叶色变黄。 课堂小结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生化过程,是自然界有机物的最主要来源。 光合作用在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及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生态平衡中意义重大。 绿色植物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是叶绿体色素中的叶绿素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 课后作业 你是如何理解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WindowsServer网络操作系统项目教程-课后习题及答案-崔升广.docx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1.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pt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1.2.植物细胞的繁殖.pptx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1.3.植物的组织.pptx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2.1 .1根的形态及生理功能.ppt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2.1 2根尖及双子叶植物根的构造.pptx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2.1.3侧根、单子叶植物根、根瘤和菌根.ppt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2.2.1茎的概述及芽.pptx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2.2.2茎的构造.pptx
-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件 2.3.1叶的概述.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