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共92页人类生物文化适应及种群第2页/共92页什么是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人与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 人既是生物的人,具有一切生物属性;又是社会的人,具有文化属性(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人类的体质、行为和生理生化特点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的结果;人类的文明则是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的结果。 ☆ “社区”是人类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元。第3页/共92页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动态:文化生态学:这是人类学家所关注的。是研究如何从人“统治自然”或“反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或“尊重自然”的文化。生态伦理学:环境道德、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旅游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提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并创立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学术思想,为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第一个《人类环境宣言》。1985年,世界上成立了国际人类生态学学会,以后每18个月召开一次世界性学术年会。1999年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第十届世界人类生态学会议,中国科学院王如松当选为国际人类生态学学会副主席。第4页/共92页 地球村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是人类的母亲。郭沫若《女神》1、蔚蓝色的星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神州5号”拍到的地球景象第5页/共92页蔚蓝色的星球第6页/共92页地球 · 中国第7页/共92页大气圈: 地球表面1000km厚度的气体环境。由里至外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等圈层。 对流层——氮约78%、氧约21%、二氧化碳约0.032%、其它气 体约0.94% 平流层——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来的大部分紫外线水圈: 总水量14×108km3,其中96.5%是海水,2.53%是淡水。在淡水资源中,两极冰川、永久雪被及不能利用的深层地下水占99.66%,只有0.34%是生物和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人类的历史,就是驯水、用水的历史。生物圈: 植被——生物圈中的植物层。其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第8页/共92页上限10km的高度海平面下限12km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围第9页/共92页2、地球 · 生命与人 地球为什么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起源 通过化学进化过程,原始海洋诞生了原始生命(35-38亿年以前) →细菌、蓝藻出现(32-36亿年前) →真核生物(12-18亿年前) →…人类的进化 原始树鼩→ 原猴类→ 原始的猿类 古猿→猿人 → 智人→新人 人征服了火,火磨炼了人。洪荒时代的地球出现原始海洋后的地球第10页/共92页人类的进化生命的起源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第11页/共92页从猿到人的演变、进化第12页/共92页3、环境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环境与生物之间,经常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人类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界条件。包括人类生命维持系统中的外界环境的全部因素,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区域环境 → 生境 → 小环境 → 体内环境 社会环境: 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 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学艺术、医疗卫 生、博物馆等第13页/共92页院落环境多尔兹人的象鼻茅屋小茅屋的结构康百万庄园(中国第一庄园)第14页/共92页北极冰屋蒙古包院落环境米脂窑洞傣家竹楼第15页/共92页村落环境第16页/共92页城市环境第17页/共92页一. 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 人类的生存、进化和发展与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化等特点,与其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的生物生态适应的结果。 1、从猿到人的生物生态适应 2、人的种族与环境 3、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的主要规律 4、社会环境的发展与人的体质变化 5、人体的生物节律第18页/共92页1、从猿到人的生物生态适应1)直立行走: 它是人与猿在生物分类上的主要标志。其意义: ① 使人的骨骼系统发生了变化; (头骨、脊柱、胸骨、四肢骨) ② 使人的嘴部后缩,舌的1/3下降到咽腔内可振荡,最终产生语言能力; ③ 使人的上肢从身体中解放出来从事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 ④ 使人比四足爬行的动物消耗较少的能量,花费较小的力气走较长的路。第19页/共92页第20页/共92页智人的头骨大猩猩的头骨第21页/共92页第22页/共92页第23页/共92页2)人脑的进化: 人的脑量为猿的3倍。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每一半球有4个不同的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猿脑的枕叶大于额叶,而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