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 ? 姜婷婷? 摘 要:1978年到1987年,梁衡任《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当时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教育事业亮点不多,并不是《光明日报》的主要供稿基地,但是梁衡在山西的这九年间却硕果累累,他发出的稿件往往能占据头条等重要地位,还获得不少奖项,成为令人耳熟能详的新时期中国新闻名篇范文,使得新闻这种“易碎品”也能有一定的“持久度”。这得益于他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主动记录历史,为无名者立名和以文学入新闻。 Key:梁衡;新闻写作;文学与新闻 :G21 :A :1672-8122(2016)11-0132-02 1978年到1987年,梁衡任《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当时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教育事业亮点不多,并不是《光明日报》的主要供稿基地,但是梁衡在山西的这九年间却硕果累累,他发出的稿件往往能占据头条等重要地位,还获得不少奖项,成为令人耳熟能详的新时期中国新闻名篇范文,使得新闻这种“易碎品”也能有一定的“持久度”。之所以能在不出大新闻的地方发现好新闻,除了得益于梁衡本人作为一名优秀记者的深厚功力之外,他对于新闻的透彻理解与精准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主动记录历史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所谓时势造英雄,很多记者都是因为报道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被人们所广泛了解。威廉·拉塞尔因报道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而长期被认为是第一个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因西班牙内战中的一幅照片《共和军士兵之死》而名满天下,朱启平因报道了日本的投降签字仪式的《落日》而被人们所知晓。但是梁衡所在的山西远离政治中心、远离经济中心,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太可能抢到重大事件的独家新闻并因此扬名天下。他的新闻作品能够获得那么多荣誉,得益于他选择新闻题材的时候,自觉地以社会观察员的敏锐触角,发现时代新变化,有意识地记录历史。 1978到1987这九年,正是文革过后百废俱兴的九年。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这一宏大历史的脉动,会在每一个哪怕不太起眼的人物及其活动中得到体现。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记者最重要的是能在“天下秋”之前找到这落下的第一片叶子,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叶子。梁衡善于把握大势,抓住生活中细屑变动的人和事,以此反映时代的变化,表现历史的脉动。 1980年5月14日,《光明日报》一版发表消息《解进保自荐任林科所负责人,取得显著成绩》,这篇短消息充分体现了梁衡敏锐的时代感知力。文章描述的事情很简单,导语可说明一切:“山西省交城县林业局技术员解进保毛遂自荐,在艰苦的条件下办起了一个林科所,用合同制的办法择优用人,并实行一套有效的奖惩制度,一年来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在来看,这样的新闻可能并不是多么出彩,但是这篇稿子获得了首届全国林业好新闻奖,并被列为140篇获奖作品的第一篇。《全国林业好新闻获奖作品选》收录此文的评价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技界不少有识之士都意识到科研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至于如何改法,一时又说不出个究竟。这篇消息的好处,就在于它较早地提出了这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结合历史条件可知,该文的亮点有二:一是在全国林业科技界,最早报道了“自荐、承包”这件新事物。二是昭示知识分子的春天到来了。解进保是1962年参加工作的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也属于“文革”中被压在最底层的知识分子,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站了出来,成为时代的浪尖上的人物。他的成功是一个信号,是给所有的知识分子的信号,改革开始了,人才又都有了用武之地。 梁衡的两篇后续报道也很能说明问题。首篇报道见报后不久,《光明日报》记者部收到“告状”信,状告记者梁衡吃了研究所的一餐5元的招待饭,就塑造了解进保这样一个假典型,梁衡随即前往交城县调查情况。解进保的成功导致了他被迫害、殴打,梁衡在了解到事实以后写了一份内参《交城县应迅速处理殴打科研人员的事件》,而这份内参稿也在1980年7月23日的《光明日报》二版公开见报。解进保是一个小人物,而这个小人物的命运反映出的正是国家在大变革中的情况缩影,十年浩劫过去,百废俱兴,有人才敢于站出来带头改革,也有人在背后捣乱,但是捣乱的人是无法阻止改革的步伐的。该系列的第三篇报道为《交城枣树研究所贴钱向枣农传授新技术》,发表于1986年9月22日《光明日报》二版,则通过对这家林科所的跟踪报道,传达出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会越来越好这样的时代信息。 由这一系列报道,梁衡在《和你笔下的人物同命运》一文总结道:“我常想,记者的命运是什么?就是时代的命运。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一般化的时日、岁月和人物早被雨打风吹去,唯有那些历史转折时期的事情及做出这些事情的人才会留存下来作为历史发展的座标。新闻的任务就是记录这些座标。一个记者如果发现并报道了这些人和事,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也就在历史上找到了自己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