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磨田煤矿煤质特征及评价.docxVIP

贵州省普安县磨田煤矿煤质特征及评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贵州省普安县磨田煤矿煤质特征及评价 ? ? 刘锐 徐石辉 钟祖峰 Summary:概括了普安县磨田煤矿晚二叠世主要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磨田煤矿主要可采煤层属于低灰、高硫、低磷、高热值(少量特高热值)烟煤及无烟煤,具有适合于发电、民用、工业用煤,动力用煤的煤岩煤质特征。 Key:煤质特征;煤质评价;普安磨田;贵州 磨田煤矿位于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辖属地瓜镇鲁沟村,西起龙井头,东至半坡,北起核桃寨,南至歹苏。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是区内唯一的含煤地层,属陆棚潮坪沉积环境为主的碎屑岩含煤组合。根据磨田煤矿勘探地质成果资料,对矿区主要煤层的煤质特征综合分析评价。 1.矿区地质概况 1.1地层及构造 磨田煤矿及周边区域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分布最广,其余均零星分布。地面出露岩石以碳酸盐岩为主,晚二叠世早期发育有厚数百米的火山岩系。 矿区大地位置处于上扬子陆块鄂湘渝黔前陆褶断冲断带(Ⅲ3),区内主要的褶皱运动发生于燕山期,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该区域总体上受南北方向的挤压力,产生共轭剪切,形成北东向褶皱和断裂。矿区位于青山向斜与莲花山背斜之间,磨田煤矿处于莲花山背斜南东翼东部,总体断裂构造不发育(图1)。莲花山背斜轴向北东向,延伸约45km,南北宽约10km,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两翼由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组成,近轴部发育一系列的高角度正断层和逆断层,破坏了背斜的构造形态。 1.2含煤地层 磨田煤矿含煤层位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294.05m~366.09m,含煤层16层煤层对比性较好,根据岩性及其组合、沉积特征及含煤性,以煤层C17上顶界和C29底界划分为三段:(1)龙潭组一段(P3l1):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9.32m~44.92m,平均厚30.64m。以C29底界至底部浅灰色含黏土质沙岩或铝土质黏土岩底界(B5标志层)。为灰、黄灰色中厚层状粉沙至细沙岩、泥质粉沙岩、粉沙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夹1层~4层煤线,不含可采煤层。(2)龙潭组二段(P3l2):一般厚132.66m~206.02m,平均厚176.23m。以煤层C17上顶界至C29底界。为灰、浅灰及灰黄色沙岩、粉沙岩、粉沙质泥岩、泥质粉沙岩、泥岩及黑色煤层所组成的若干沉积旋回,其中大多数岩层稳定,煤层层数因煤层稳定性而异,该段在局部地方夹有钙质岩层或泥灰岩透镜体。含煤层16层,含可采煤层8层。(3)龙潭组三段(P3l3):一般厚120.19m~158.16m,平均厚133.88m,厚度变化不大。以煤层C17上顶界至顶部厚约1.00m~2.50m细晶灰岩(对应其他地区的长兴组灰岩)顶界(B1标志层)。上部为灰绿、灰色薄-中厚层沙岩及钙质沙岩,顶部为厚约1.00m~2.50m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中部为深灰色中厚层钙质砂岩夹砂质泥岩;下部为黄色薄-中厚层状砂岩夹少量含炭质黏土岩。该段上部及下部在部分地段夹2层~3层煤线,不含可采煤层。 2.煤层、煤质 2.1煤层分布 龙潭组含煤有16层,含煤层总厚7.98m~21.57m,平均总厚15.55m;含煤系数4.29%。其中C17上、C17、C19、C20、C26、C27、C28、C29八層为可采煤层,其中:全区可采煤层5层(C17上、C17、C19、C28、C29),分布于龙潭组中上部及下部;大部可采煤层2层(C20、C27),局部可采煤层1层(C26),分布于龙潭组中上部及中下部;可采煤层总厚度6.58m~15.87m,平均总厚11.61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2.10%~4.88%,平均3.13%;具零星可采点的不可采煤层5层(c3、C12、C25、C29上、C30);其余煤层均未达到可采厚度。主要可采煤层区内较连续稳定,厚度具有一定变化,结构较简单,煤层为较稳定类型。 2.2煤质特征 (1)宏观煤岩类型。矿区内各煤层以亮煤、少量暗煤夹少量镜煤和丝炭透镜体,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半暗型,半暗一半亮型次之,少量暗淡型。各煤层煤岩成分及类型详见表1。 (2)微观煤岩特征。根据煤岩鉴定资料,煤的显微组分含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有机组分包括镜质组和惰质组两大类,见表2。 (3)煤的变质阶段。矿区内各主要煤层镜煤最大反射率(R°max%)最小为0.83%,最大为1.80%;主要煤层浮煤挥发分(V,daf)最小为9.35%,最大为12.01%,平均10.58%,表明矿区可采煤层的变质程度较高,变质阶段为Ⅱ,为贫煤(PM)及无烟煤(WY3)(表3)。 (4)煤的工业分析。矿区8层煤的物理性质大致相同,宏观煤岩特征为黑色块煤,半暗至半亮型、半亮型,内生裂隙较发育,条带状结构,层状至似层状构造,各可采煤层煤质工业分析见表4。 综上可知,C17上煤为中灰、低挥发分、中高硫分、中高发热量贫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