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历史考证
《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陈其泰
内容提要: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历史考证学的关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考察:其一,二者风格大为不同,而治学宗旨却有相通;其二,从弥足珍贵的学者心声,看唯物史观学派与新历史考证学派的学术关联;其三,马克思主义史学严密考证的成果推进了学术研究的典型例证;其四,从学术团队优良学风如何形成,看重视历史考证对于推动学科建设的意义。此项研究对于科学地认识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以及对于改进当今史学研究工作,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考证/学科建设/治史理念
作者简介:陈其泰(1939-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发展道路波澜壮阔,成果丰硕,名家辈出,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和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两大干流,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新历史考证学二者有何学术关联?马克思主义史家是如何对待历史考证的?重视考证对学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深入探讨这个课题不仅能够推进对于过去一百年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科学认识,而且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史学之所以取得丰硕成就的原因,对于推进当今学术发展也将大有裨益。
一 风格各殊异 宗旨有相通
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学术流派,新历史考证学是以重视搜集史料和严密考证为特征的史学流派,人们的共同观感是,二者风格相差甚为悬殊,因此很少有人去思考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共同之处。但这里显然有待发之覆,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新历史考证学派是历史学领域中的不同学派,又在学术演进的链条上彼此相连,它们之间不可能互相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其中隐藏着的相关之处,确实需要我们予以揭示。
我们的追问是:既然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与新历史考证学派同为历史学领域的流派,且又处在现代学术发展的环境之中,它们的学术宗旨有无相同之处呢?要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理论并没有什么神秘性,它是紧贴历史实际的人类思维的科学成果,直接继承了18世纪以来欧洲进步思想,其任务是要清除人们以往的认识误区,要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即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探求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马恩创立的唯物史观具有极其鲜明的“求真”品格。强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摒弃主观臆测,强调以实践为基础,重视搜集丰富的史料,通过审核鉴别,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把握唯物史观这种重视事实和“求真”的品格,我们就能深刻地领会经典作家的如下名言: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①
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因而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②
为了真正弄清楚常常被人故意混淆起来的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却恰恰是十分必要的。
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③
经典作家十分强调准确可靠的事实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下功夫搜集丰富的材料,认真做好分析、考辨工作,从事实的总和与联系中去掌握其实质,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重申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如何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的宗旨问题。我们平常所强调的,唯物史观要求通过深入研究人类历史各个阶段生产方式的变迁,来探求社会运动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宗旨。而同样必须牢记的是,尊重史实,达到“求真”,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宗旨,并且必须置于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的地位。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要求重新研究全部历史、正确地描绘出生产方式运动的图景,以恢复人类历史进程的原貌,其内在意蕴也是为了“求真”。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重视事实和“求真”的思想,不正与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实事求是”互相贯通吗?传统学术重视“实事求是”有长久的传统,远在西汉就已经提出来。《汉书》记载,武帝时期河间献王刘德喜爱学术,喜聚图书,与诸儒相讲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学者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④班固对“实事求是”治学风格的记载和颜师古的阐释,正揭示出传统学术的精华。它源远流长,为历代优秀学者所继承、发展。至清代中叶,考证之学大盛,形成在特殊时代条件下学术繁荣的局面,学者们更以“实事求是”的目标作为自己的治学追求。如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序》中所言:“但当考其事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