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含答案).docx

2023年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 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三省六部制确实立及其演化 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心实行三省六部制。 职责: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作用 三省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开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演化 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归三司掌管,宰相只保存行政权。 元朝: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 5.影响: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选官制度 西周: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战国至汉初:实行军功爵制度。 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实行科举制。 创立:隋文帝时开头分科取士,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心统一分科、定期进展的考试选官制度。 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供给了参政的时机,扩大了统治的社会根底;促进 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供给了源源不断的高素养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富强的制度保障之一。 科举制的作用 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学问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转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时机。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 具有肯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冲突,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核心论点:科举制使出身寒门的学问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到政权中来,促进了社会阶层流淌的加速,也稳固了封建统治秩序。 三、监察与谏议 历程 (1)秦汉时期: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西汉设立刺史。(2)唐宋时期:设立门下省和谏院。 (3)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到达顶峰,而谏议机构消逝。 评价: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心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四、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心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达。 这既是大一统中心集权国家进展的需要,又反映了社会构造的变化。 【教材补遗】 外戚干政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外戚干政现象是 的结果。 【图解历史】 三省六部制运作模式 信息提取:三省六部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辨析比照】 唐代中书省不同于元代中书省 唐代的中书省是中心决策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代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掌管六部。应当说唐代尚书省相当于元代中书省。 【教材补遗】 宋代独具特色的文官政治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气,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图解历史】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化 信息提取:选官标准从血缘、家世门第转变为才能、学识,选官制度趋向格式化、制度化。 【名师指津】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点 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 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3)重视监察官的选任。 (4)凭实绩黜陟,严格考核监察官。(5)允许风闻言事。 【教材补遗】 八股取士 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学问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重点一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化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化 史料 (汉)武帝以雄才大概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 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 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心最高机关,照旧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安排,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 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史料解读】 从史料信息“重用内朝”“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已是正式的宰相, 而非帝王之私属”可归纳从汉至唐中枢机构的演化。 【问题思考】 据史料,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化,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试答: 【提示】 演化:汉武帝设内朝以减弱相权;魏晋时期消灭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 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化特点 皇帝

文档评论(0)

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天津析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GNL0R9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