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 课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课标要求】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淌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举例说诞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展、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 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构造和功能相对稳定, 并维持动态平衡的力量。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如气候变化、自然大事、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 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肯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整维持稳定。 【素养目标】 使用图示等方式表示和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推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从生态系统具备有限自我调整力量的视角,推测和论证某一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可能引发的多种潜在变化。(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和比较不同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撰写报告分析其缘由。(科学探究)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 - 1 - 碳循环: 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 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 存在与循环形式。 2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 CO 的形式循环。 2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2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 CO 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2 循环途径: 温室效应。 2①形成缘由: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大大增加了CO 2  的排放,引起全球性的气候 变化。 ②缓解措施: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提倡植树种草,提高森林掩盖率。 生物富集: 生物体从四周环境吸取、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 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淌的关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淌;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来回。 二者同时进展,相互依存,不行分割。 - 2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 分析: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分析: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 (×) 分析:物质是循环往复的,能量不能循环。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连线): 信息传递的条件: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 。 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3 - (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展掌握。 心猿意马、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分析: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似乎马跑猿跳一样,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 息传递。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 分析:光属于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 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 分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 平衡与稳定。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不像物质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那样是单向的,而往往 是双向传递的。 (√)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构造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力量。(2)类型: - 4 - (3)特点:不是无限的,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有限的。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掌握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 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 负反响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根底。 (√)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

文档评论(0)

156****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