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真心痛”医案19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真心痛医案19例,以供大家参详。
1
罗某,73岁.
病史:因“反复胸闷痛2年,加重3天,持续胸痛3小时”入院,入院时心率40
次/分,血压80/54mmHg,心电图:Ⅱ、Ⅲ、AVF、V3R、V4R导联ST段弓背抬高0.2mv。
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急行急诊PCI提示右冠闭塞,并于右冠植入支架1枚,术后患者胸痛缓解,但不能平卧,持续低血压状态,予以多巴胺、临时起搏器维持。
患者神清,精神差,乏力,懒言,多眠,乏力,纳差,四肢欠温。
无胸闷痛发作,无心 悸,无气促,无咳嗽咳痰,舌淡暗、苔薄白见裂纹,舌底脉络迂曲,脉弦滑。
中医诊断:真心痛,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祛瘀为。
处方:温胆汤合生脉散加减:
橘红10g,法半夏10g,茯苓15g,五味子6g,麦门冬
10g,丹参20g,赤芍药12g,党参15g,枳壳15g,竹茹
10g,豨莶草12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7剂后精神较前稍好转,仍有乏力、懶言、多眠,纳差,四肢欠温,无胸闷痛发作,无心 悸,无气促,无咳嗽咳痰,舌淡暗、苔薄白见裂纹,舌底脉络迂曲,关脉滑,尺脉沉。
尺脉沉主肾阳虚,关脉滑主中焦痰盛,结合舌象,当属心肾阳虚、痰瘀内阻之证,且以虚证为主。
心肾阳虚,胸中阳气不运,故见四肢逆冷,乏力,嗜睡;中焦痰盛,胃气不降,故食则呕逆;心气不足,血行迟滞而为瘀血,痰瘀内阻,心脉不通,故胸闷隐痛;肾主纳气,肾阳不足,肾失摄纳,故见动则气促。
治以温阳益气,健脾化痰通络。
处方:
人参15g,党参30g,熟附子10g,法半夏10g,当归15g,枳壳6g,横红6g,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6g,竹茹10g。
每日1剂,水煎服。
遵嘱服上方2剂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无胸闷痛发作,可进食而无呕 吐,可坐起而无气促,四肢转温,血压、心电稳定,并撤除多巴胺、临时起搏器。
守方再服3剂后,患者精神佳,言语、纳食如常,可下床轻度活动,舌质由淡暗转为淡红,舌底络脉迂曲减轻。
住院15日,病
愈出院。
【按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通脉止痛是首要步骤。本病例已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解决了标的问题。治本方面,邓调脾护心法治疗。
心气不足,心火受挫,火不生土,脾土受损,脾不养心,反而加重心气虚。脾主升运,能升腾淸阳,从根本上起到益气养心之效。
此外,脾胃健运则湿不聚、痰难成,亦为除痰打下基础。
临证用药上,温胆汤能除痰利气,条达气机,方中不用枳实而用枳壳是取其宽中下气,且其力缓不致耗气伤阴。
因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故加党参益气固本,标本同治,不但补益了心气,而且可使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乘。
该方用党参一般不超过18g,多用反致补滞,不利于豁痰通瘀。
补气用黄芪,甚者加人参1018g另炖服;活血通癍用失笑敏;痛甚者加三七末或云南白药;兼阴虚者可合生脉散,另以西洋参1018g炖服,兼高血压者加珍珠母、草决明等;兼脾虚者合四君子汤;兼高脂血症者加山楂、何首乌、麦芽;兼肾阳虚者加淫羊霍;兼血虚者加黄精、桑寄生、鸡血藤。
唐可清
2
黄某,男,62岁,已婚。
初诊:1998年6月12日。
主诉及病史:因精神受刺激后,突感心前区闷痛半小时,继现阵发性钳夹样疼,并向左肩、上臂内侧放射,每次约持续数秒,经服止痛片未愈由家属送诊。
既往无同样病史,有高血压史。
诊查:病者形体胖,神情焦躁,面色暗淡,伴头痛气短,胸骨剑突左侧触痛(+),心律齐,率稍促,双肺呼吸音稍粗,肝、脾未扪及。
血压165/90mmHg,舌质暗紫,苔浊腻,脉弦滑。
辨证:平素患肝阳上亢,复受情绪刺激,致血气瘀滞心络而发,病为真心痛(心绞痛)。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针用泻法。
主穴:郄门、太冲、膈俞。
刺法:患者取侧卧位,先刺左侧郄门穴,针尖斜向上臂,进针得气后用逆捻导气,行针时患者自觉针下有微凉感向肘及臂徐徐上行,抵胸后顿感胸闷、疼痛渐失。
继用轻提插针法泻刺右侧太冲、膈俞,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1次。
针刺后胸痛未现,头痛若失。复检血压为145/80mmHg。
配伍治疗:耳穴磁珠贴压心、肝、肾点。嘱每隔1小时许,自行按压2~3分钟。田七末3g冲服,早晚1次。
翌日复诊:患者神气清爽自行到诊。
诉昨日经针治后胸痛未犯,偶感胸闷揉按耳穴后则可缓解,食欲、二便如常。
诊见病人面色转红润,心前区触痛消失,血压150/80mmHg,舌质淡紫,苔薄黄,脉弦缓。
症脉合参,气血得通,瘀滞去则心痛止。
仍用原法,取内关(右),太冲(左),心俞(双)用平泻捻转手法。第3日复诊;患者病气尽退,面色红润,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SO_1406 4-3_中文版.pdf VIP
- 中学生冬季安全教育.pptx VIP
- 07MS101: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pdf VIP
- 中学生冬季安全教育课件.ppt VIP
-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pptx VIP
- 发那科机器人Line Tracking(直线追踪)FANUC.pdf VIP
- 中学生国家网络安全法.pptx VIP
- 一种氧化透明质酸-PDRN-多肽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House of David《大卫王朝(2025)》第一季第三集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 House of David《大卫王朝(2025)》第一季第一集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