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久泻”医案100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久泻”医案100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久泻医案100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姚树庭以古稀之年而患久泻,群医杂治不效,佥以为不起矣。延致季秋,邀孟英决行期之早晚,非敢望愈也。 孟英曰:弦象独见于右关,按之极弱,乃土虚木贼也,调治得法,犹可引年,何以遽尔束手乎?乃出从前诸方阅之,皆主温补升阳,曰:理原不背,义则未参耳,如姜、附、肉蔻、骨脂之类,气热味辣,虽能温藏,反助肝阳,肝愈强则脾愈受戕,且辛走气,而性能通泄,与脱者收之之义大相刺谬,而鹿茸、升麻可治气陷之泻,而非斡旋枢机之品,至熟地味厚滋阴,更非土受木克、脾失健行之所宜,纵加砂仁酒炒,终不能革其腻滞之性,方方用之,无怪乎愈服愈泻,徒藉景岳穷必及肾为口实也。 与异功散加山药、扁豆、莲子、木瓜、芍药、蒺藜、石脂、余粮,服之果效。 恪守百日,竟得康强,越三载以他疾终。 眉评:语语精义,由此类推,可以知用药之权衡矣。 旁评:扶脾抑肝,加以收摄下焦,须看其与病证针锋相对处。(《王氏医案》) 按:弦脉独见于右关,为土虚木贼,故用健脾制肝法而愈。温补升陷滋腻诸法皆非所宜。 王孟英 2 向系积劳伤阳,肝风内动,症如类中。专以温肾补脾,运痰息风得效。 丁巳春深,诊脉不附骨而洞泄,迄今形瘦未复,频年久泻。法宗泻久伤肾,以固摄下焦。 定议六君子汤,仍宜暮服勿间。以胃气弱,阳微呕酸。 吴萸 干姜 胡芦巴 茯苓 荜茇 南枣 薛生白 3 一人泻利不止,腹鸣如雷,不敢冷坐,坐则下注如倾。诸医例断为寒证。 姜、桂、丁香、豆蔻,及枯矾、龙骨之类,靡不偏服,兼以燔针灼艾,延将二十载。 然其所以寒者,水也,以茶调散涌寒水五七升,无忧散泄积水数十行,乃通因通用之法也。 次以五苓散淡剂渗利之,又以甘露散止渴,不数日而全愈。 【俞震按】 久泻治以吐法尚可学。吐后复用大下,不敢学。 及观项彦章治南台书郭公,久患泄泻,恶寒,日卧密室,以毡蒙首,炭助之。 皆作沉寒痼冷治不效。 项曰:公之六脉,浮濡且微数,濡者湿也。 数者脾有伏火也,病由湿热,而且加之以热剂,非苦寒逐之不可。 乃先用羌活、升、柴、泽泻以升阳散火,继用神芎丸下之,即去毡及炭而愈。 此正善学子和者。(《古今医案按》) 按:上二案皆以吐下并举治泄泻,理虽可通,法难学用。惟汗之一法,有至理存焉。 为后世逆流挽舟之先导。 张子和 4 泄泻(慢性肠炎) 陈××,男性,30岁,采购员。 1977年8月13日初诊。 主诉腹痛腹泻间歇发作半年,复发3天。 病史腹痛腹泻已半年余,初由饮食不慎致泻,初起服药还有效,但数次反复之后,服黄连素、土霉素亦无效。 半年来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腹泻少则日2~3次,多则5~6次,泻下便挟杂不消化食物残渣,甚则完谷不化,病后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适,稍进生冷或油腻食物则复作。 检查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象细弱。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脐周围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大便常规检查:黄稀、食物残渣(++),自细胞0~2。肝功能试验;(-)。 胃肠钡餐×线检查:胃及十二指肠、横结肠未见异常。 诊断泄泻(慢性肠炎),脾虚型。 治疗温健脾胃,和肠止泻。 取穴:脾俞、大肠俞、建里,天枢、足三里,上巨墟、三阴交。 操作:先在脾俞、天枢用9号注射针头将“0”号羊肠线埋植,其余腧穴用毫针刺,平补平泻加艾条灸,每次取2~4穴,间日门诊治疗1次。 第3次治疗时,腹痛明显减轻,大便1日1行,仍溏薄,1周后在大肠俞埋植羊肠线1次,继续针灸治疗。3周后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大便常规检查:(一)。 嘱患者用艾条自灸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墟,配合服用健脾丸,香砂六君丸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脾气虚弱,清阳之气不能升发,运化失常,导致腹痛,大便时溏时泻,甚则完谷不化,脾虚运化失权故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久泻迁延达半载,脾胃益虚,化源不足,故面色萎黄,疲乏倦怠。 舌淡苔自,脉细弱均是脾胃虚弱之象,由于病程较久取穴以募俞穴为主,配胃及大肠的下合穴。 以温健脾胃,和肠止泻。 针灸、羊肠线植埋综合治疗,脾胃健运,肠和则利渐止。 羊肠线为异性蛋自,埋植于腧穴处缓慢吸收,既可延长治疗作用,又可发挥腧穴的性能及治疗作用。 须注意的是埋植时要注意严格消毒,线头不能外露于皮肤外,术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固定,以防止感染,并嘱患者避免劳累,防感冒及忌食辛辣及腥味发物。 路绍祖 5 朱某 女,50岁,1993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晨起即泻已年余,曾用四神丸、黄连素、参苓白术散等药治疗均无效。并伴有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且数。 证属肝经郁热,木郁克土。治以疏调木土,以泻肝热。 方药:蝉衣、片姜黄、防风、白蔻仁各6g、僵蚕、荆芥炭、陈皮、白芍、猪苓各10g、冬瓜皮、灶心土各30g(先煎)。 服药7剂后晨泻止,大便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