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中医照护.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癲癇的中醫照護 中醫部 游榮聖醫師 癲癇是一種因腦部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而在臨床上可以看到一連串無法抑制的發作所造成的疾病,症狀包括意識、運動、感覺等瞬間功能變化(障礙),有 20 種左右不同的發作表現。根據統計,癲癇的盛行率大約是千分之 5 至 25 之間。20 歲以下的年輕人或小孩,每一百個人中大約有 1 人患有癲癇。 目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約有 14 萬至 20 萬人患有癲癇。大部份的病人(40%)都找不到發生的原因。找得到的主要原因是腦部傷害,包括產傷、熱痙攣、頭部外傷、腦膜炎、中風、先天腦部發育異常、腦血管畸形、腦瘤等,以及一些引起大腦退化的疾病或全身性代謝障礙(低血糖、內分泌失調、缺氧等)等。 遺傳的因素並不是那麼明顯。大部分的患者也都找不到遺傳的家 族史,有一部分癲癇被認為和基因有關。而癲癇患者下一代得到的機率確實比一般人略高,而在 10 歲前得到癲癇者也比 10 歲以後得到者較容易和遺傳的因素有關。 癲癇的臨床表現很複雜,在此先簡單的區分為局部發作與全面發作兩種。局部發作一般出現感覺異常與動作異常,如皮膚感覺、嗅覺或視覺異常、血壓、心跳改變、情緒失落、空虛感、恐懼感、陌生感或有局部肌肉或肢體抽搐。 全面發作是癲癇較嚴重症狀,包括失神發作(即小發作),肌肉強直性發作(即大發作)等,也因為大腦不正的常放電,所以癲癇發作也常伴有幻想、幻聽或一些不自主的行為。癲癇一再發作也可能會造成腦組織損傷而影響智能,在兒童常常造成學習障礙。 大部分的癲癇可以有效的用抗癲癇藥物來控制,但是仍有將近四成的癲癇病人藥物控制並不理想,大部分的藥物機轉在於(1)阻斷細胞鈣離子通道、或鈉離子通道來抑制腦細胞活化(2)提高 GABA(神經抑制介質)在神經末稍的濃度(可抑制減少癲癇發作)。 外科手術在近年來也有相當的進步,但是外科手術治療是以不增加病人新的殘障為原則,可以做局部癲癇手術切除之病灶必須位於不具重要腦功能之部位,所以患者可接受手術治療的條件必須有相當的限制,也就是說治療上的普遍性較低。 中醫在《內經》時代(公元前 722 ~221 年)對癲、狂、癇就有認識,其中“癲”與“狂”是類似現代醫學的精神病中提到的自閉症與 躁鬱症,而當時對“癇”証的認識是大多有間歇性的肢體痙攣與抽筋的表現。 所以中醫所謂的“癲癇”定義應該是發病時間歇性的肢體抽搐伴有精神疾病的表現,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神志異常疾病,本病名稱頗多,《內經》稱為癲疾,後世醫家因其發作時鳴叫聲的不同而類此 為馬癇、羊癇、豬癇、牛癇、雞癇等。 癲癇是個古老的疾病,歷代醫家對此症有皆有詳細的描述。中醫 從病因認識和辨証分型上大多還是將癲癇發作時的特徵分為痰、瘀、驚、風等幾種類型。其中,心、肝、脾、腎功能不足,代謝紊亂是引起痰、瘀、驚、風的主要原因。 痰、瘀、驚、風等中醫証型用現代簡單醫學認識來解釋大略相當於內分泌代謝異常、血液循環異常、精神異常與腦神經功能異常等 等,這四種証型都有相對應的中藥與針灸治療方法。 針灸是中醫治療癲癇的首選,現代動物實驗證明,針刺癲癇大白鼠雖然無法升高腦中 GABA 的含量,但是可以降低腦中興奮性胺基 酸 Glutamate 的含量進而降低癲癇的發作頻率。 臨床上常用的穴道在頭部以百會、四神聰、額三針、率谷、風池為主;雙手以曲池、神門、合谷、外闗、後溪為主;足部以足三里、三陰交、太衝、申脈、照海為主。 針刺百會、四神聰可醒腦開竅、額三針安神定志;針刺率谷,風 池平肝息風,神門瀉心火,合谷配合太衝可開四關通調氣血,緩急止 痛,足三里補中理氣,三陰交可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癲癇白天發作配申脈,夜間發作配照海(癲癇晝發取陽蹻,夜發取陰蹻)等等。 重要的是,針灸治療仍然遵守中醫辨証論治的原則,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症的不同來做針刺穴道的選取與配伍,並非每位患者皆用相同的穴位與針刺數量。 再者,兒童對於針灸易產生恐懼感,開始治療時可以以小兒看不見的頭皮針為主,並且一剛開始針灸時不應針刺太多穴位,也不做刺激的補瀉手法,以免小兒恐懼,待小兒適應針灸後再做手法調整或穴位加針。若無法接受針灸治療或者對針充滿恐懼的患者也可以服用中藥治療。 近年來中藥在抗癲癇的研究上也相當有成果,現代藥理證明,石菖蒲主要成分細辛醚,具有抗驚厥,以及鎮靜中樞的作用;天麻可以 通過利用影響腦部不同區域兒茶酚胺類的神經傳遞物質的代謝來協 調腦部興奮以及抑制的平衡。其它如鉤藤、遠志、酸棗仁也有鎮定安神的作用。儘管如此,中醫仍然是講求辨証論治,有適証用適藥來治療。 重要的是,平時已在服用抗癲癇西藥的患者其實不可以貿然停 藥,以免產生危險,中醫對癲癇的照護是可以輔助西藥來協同控制癲癇的症狀。 所以中醫治療並非著重在病症的發作期,而是在緩解期利用針灸或者中藥來調整大腦與各內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