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的荒唐事》中乌托邦和异托邦的多重空间解读.docxVIP

《布尔的荒唐事》中乌托邦和异托邦的多重空间解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尔的荒唐事》中乌托邦和异托邦的多重空间解读 作为美国现代最勇敢的小说家之一,奥斯特在他的作品《布鲁克的荒谬》(broylinfolpes,2005)的开头描述了内森格鲁姆的独白,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死去。”(奥斯特,2014)内森是一个与前妻离婚、同女儿不和的退休保险经纪人,因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选择来到布鲁克林等待生命的终结。在这里,他与七年未曾谋面的侄子汤姆不期而遇,并结识了他的老板,即“布莱特曼阁楼”书店的拥有者哈里·布莱特曼。《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一书围绕着这三位主人公展开,通篇都以内森的视角讲述,只有“食饮之夜”这一章节使用第三人称叙事,采用了对话体的形式。这一章节讲述了内森、汤姆和哈里在一家餐馆饮食过程中深入交流的情况,三人都阐释了自己对乌托邦的理解。 乌托邦(Utopia)是指人类理想中最美好的社会,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汤姆几人都想找寻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但最终他们却发现乌托邦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实际上存在的是与主流社会相疏离的异托邦。乌托邦和异托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前者是不真实的,而后者是需要想象建构的真实场所。本文从汤姆等人对乌托邦的追寻出发,借助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分别从乌托邦、异托邦多重空间视角,解析《布鲁克林的荒唐事》,进而论述奥斯特作品中的空间叙事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关注。 1 “乌托邦”的内涵 在《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一书中,主人公汤姆原本是个文学专业的学生,他曾写过一篇题为《假想伊甸园:美国内战前的精神生活》的论文。这篇论文是关于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的,是汤姆眼中的关于“心灵庇护所”的研究。在汤姆看来,爱伦坡(Edgar Allen Poe)在其作品中描述了他理想的房子,一个寂静、可让灵魂得到安宁的地方。“房子”在这里不仅仅是爱伦坡栖居的物理场所,更是他心灵的安放处。汤姆对这种假想的伊甸园产生了兴趣,他在心中埋下了找寻乌托邦的种子。此处是“乌托邦”这个术语第一次在文中被直接提及。有学者指出,“乌托邦的出现通常是社会矛盾普遍化、尖锐化、深刻化的结果”( “乌托邦”一词是指代表理想的、不存在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方式( 在汤姆和内森驱车开往佛蒙特州的途中,由于车子故障,他们在“蛤蜊汤旅馆”落脚。当汤姆来到远离城市、与世隔绝的小旅馆时,他感觉这就是心中的乌托邦。因此,他想把旅馆买下来,然而由于哈里的突然离世,汤姆猛然意识到再也不会有“生存饭店”了,乌托邦之梦就此画上了句号。旅馆是汤姆追求乌托邦的例证,是他想在现实中实现乌托邦的失败实验,由此也证实了乌托邦的虚无。 2 从:从菲尔德到异托邦 福柯(2006)在《另类空间》中发明了一个与“乌托邦”不同的新词。他认为,“在这些乌托邦中,真正的场所、所有能够在文化内部被找到的其他真正的场所,是被表现出来的、有争议的,同时又是被颠倒的。”这种“反场所”被福柯称为“异托邦”,它是指偏离了主流社会的实际存在的空间,是在社会的建立中形成的。有学者指出,“当福柯从关系网的视角思考人类的空间位置时,注意到有些空间在性质上与主流社会相疏离,为补偿、审视或质询现实而存在。”( 异托邦的建构体现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布鲁克林这个地区。不同国籍、不同背景、不同肤色的人都汇聚一处,他们可以在此被接纳。哈里等人也不约而同地来到布鲁克林开始新生活。哈里·布莱特曼(Harry Brightman)的原名是哈里·邓克尔(Harry Dunkel),他由于贩卖假画入狱,出狱之后不仅将自己的名字由“黑暗”改为“光明”,还从芝加哥来到布鲁克林,想开始新生活。在哈里眼中,布鲁克林既是纽约,又不是纽约。现在的布鲁克林是纽约移民最多的一个区,但奥斯特在小说中却刻意将布鲁克林和纽约加以区分。“布莱特曼阁楼”是哈里在布鲁克林开的一家书店,这是偏离异托邦的体现。福柯(2006)认为,“与所要求的一般或标准行为相比,人们将行为异常的个体置于该[偏离]异托邦中。”哈里的书店同时也接纳了失意的辍学者汤姆和来自牙买加的易装癖者拉夫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属于行为异常的个体,“布莱特曼阁楼”成了被社会孤立的人的避难所。即使哈里突然离世,他把财产和书店留给了汤姆和拉夫斯,这使他们能够分别在布鲁克林开始新的生活。尽管“布莱特曼阁楼”在故事的结尾不存在了,但它给这些个体的安慰将永远持续下去。奥斯特将布鲁克林与纽约相映照,体现了它的偏离性,这是偏离异托邦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异托邦叙事在小说中的另一明显体现是内森要为普通人写传记。当内森因食道炎入院后,他在医院急诊室的病床上看到了无数病人的来来往往。此时的内森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他意识到人固有一死,但与名人相比,普通人去世之后,一生经历的痕迹便慢慢消失了。所以内森决定写关于那些“被遗忘者”的书,让死者在文字中得以复生。通过在医院经历生死的顿悟,内森决定通过书写的手段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