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26 种群和群落;静悟提纲;;1.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间接影响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前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而后者仅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2.辨清种群“增长速率”“增长率”与“λ值”
(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Nt-N0)/N0(无单位)。“J”型曲线增长率为恒定值,“S”型曲线增长率“逐渐下降”。
(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个/年)。“J”型曲线增长速率一直上升,也呈“J”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呈“钟型”。图示如下:;(3)对“λ”的理解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而不是增长率。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大;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小。
3.K值的正确理解及相关应用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2)K值和K/2的应用
①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存条件(如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从而降低其K值。另外,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预防或猎杀。
②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善养殖条件(饲料及养殖空间等),以提高其K值;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量应为K/2,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另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4.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注意事项
(1)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空间配置,所以“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并非群落的结构特征。
(2)每一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无论草原还是森林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某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优势消失并不意味着该物种灭绝。;(4)群落演替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点不同,另外一般初生演替历时漫长,而次生演替历时短,但最终是否能够演替为森林,要看环境条件。
(5)“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题组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
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
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解析 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50只上下波动,可见50只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环境资源的有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项错误;
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是因为6~8月该岛出现黄鼠狼,造成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项正确;
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项错误;
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D项错误。;;解析 曲线上各点的个体中均有不同年龄期的个体,只是比例不同而已,A项错误;;;(1)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2)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子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3)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
(4)若仅从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蝗虫和鸭的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 );(5)图丙表示引入鸭子后处于稳定状态时的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H为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图甲中的Ⅰ、Ⅱ、Ⅲ、Ⅳ的种群数量变化分别与图丙中a、b、c、d依次对应( );题组二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三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A错误;
根据不同群落的柱状图的高度之和可知,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
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C正确;
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分了三层,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D正确。;4.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从地衣到苔藓再到草本植物过程存在物种的迁入,所以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等同于生物进化的过程,A错误;
b阶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过程,C错误;
据图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