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大调乐章四重奏op10》的创作与创作
一 从创作物的角度谈我国早期各个领域均开始了以过错责任为原则的作品
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苏联的政治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距离第五弦乐四重奏写作4年后的1956年,肖斯塔科维奇写出了他人生中的第六部弦乐四重奏作品——《G大调弦乐四重奏op.101》。从第六弦乐四重奏开始,肖斯塔科维奇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斯大林的去世标志着斯大林时代的终结,“解冻”的暗流在苏联文化界各个层面悄然涌动。肖斯塔科维奇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重新进入交响曲创作领域,连续创作了第十一至第十三交响曲,讴歌着国家光荣的历史同时也在继续控诉战争的罪恶。而在其四重奏中,自第六弦乐四重奏起,则开始沿着一条隐秘的道路继续前行。通过 一系列四 重奏的连 缀写作,隐晦但完整地表达出他对已然结束的一个时代的看法。
1956年的作曲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过往的岁 月让他通晓 了人世间的 喜乐与挫折。而在1954至1956年的这几年间 , 围绕作曲家 的则是亲 人离世的伤 痛。1954年年底,作曲家的爱妻尼娜(尼娜·瓦西里耶芙娜)因为癌症去世,留下了作曲家和两个孩子。尼娜是作曲家的第一任妻子,夫妻感情深厚。1848年的大批判同样影响了尼娜,为了赚取家用,作为物理学家的尼娜一直在列宁格勒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工作,而这个实验室远在贫穷的高加索的阿加帕。1954年的年底,患病的尼娜被接到埃里温接受手术治疗,当作曲家得知妻子的病情,只能坐飞机赶去见妻子最后一面,随后灵柩被空运回莫斯科举行葬礼。紧接着的1955年,肖斯塔科维奇的母亲去世,享年67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作曲家两次经历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
此外,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件事情对作曲家影响巨大。随着政治气候的宽松,很多之前作曲家创作而又未能得以上演的作品包括《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犹太民歌诗选》等等都开始获得演出机会。1955年的冬天,列宁格勒小歌剧院贴出告示,准备上演之前被批判禁演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2 0年前 , 正是这部作 品让年轻 的作曲家第 一次尝到被 国家集权 机器打压的 滋味。这 一事实鼓舞 了肖斯塔 科维奇 , 他开始努 力修改这部 作品准备迎 接苏联文 化部的检查 。然而可 惜的是,在1956年召开的关于歌剧《麦克白夫人》的审查会上,审查委员会的最终意见是:鉴于歌剧《麦克白夫人》存在着严重的艺术思想问题,因此不准上演。这又一次打击了 作曲家。 而这部给 他带来不幸 的作品真 正被苏联 文化部门承认要等到7年后的1963年。1 9 5 6年年初 , 赫鲁晓夫 主持的苏共 二十大召 开 , 会上主要批 判了对斯 大林的个 人崇拜 , 指出斯大林 的错误 , 并开始为 大清洗中的 受害者平 反 , 苏联的各 个领域均开 始逐渐活 化。就在 这个“解冻”的年份,带着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对遭遇不公的愤慨,以及对未来即将到来的那飘渺“自由”的期许,作曲家完成了他的第六弦乐四重奏,开始着力描述关乎自己以及关乎 苏联的“ 新”的时 代。
二 结构的复归四重奏
G大调第六弦乐四重奏(OP.101)在1956年的9月创作完成,10月初首演于列 宁格勒的 格林卡小 音乐厅。第六弦乐四重奏是作曲家弦乐四重奏 创作第三 分期的第 一部作品,纵观作曲家四重奏体裁的整体创作,这部作品正处于中期,是一部纽带式的作品。
从音乐结构来看,第六弦乐四重奏与第一弦乐四重奏的地位大致相当,都是尝试从古典简洁的形式出发引出新一轮的思考。第六弦乐四重奏是对古典风格的再次回归,整体结构层面重新回到了四乐章均衡的古典结构形式上,曲中四个乐章之间基本达到平衡,同时音乐语言层面也尽量趋向简洁,每一乐章中的主题陈述都十分明确。而反观创作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之前五首四重奏(第二至第六)基本都是基于古典结构简洁规范进行的继承与改革。对于这点,阿兰·乔治也肯定地说道:“所有的这些(作曲家的前期四重奏写作)都植根于一种几乎持久不变的对于古典主义形式和结构的忠诚上。”
在第一弦 乐四重奏 明确基本的写作步骤后,作曲家就尝试将交响音乐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带入四重奏写作。因此,自第二弦乐四重奏起,肖氏四重奏的风格中就明确地凸显出了交响性的音乐组织逻辑。同时,作曲家着力展示的自我体验与外部现实的矛盾纠葛也一直贯穿于作品之中,这两种特质在第五弦乐四重奏中达到顶峰:三乐章的连续演奏,长大的篇幅,极具动感的音响张力 牵扯出激 烈的戏剧 化情感。同时签名动机的使用使作品的意义指向更为明确。
而至第六弦乐四重奏中,则开始表现出一种回落。不管是整体还是细节层面,都能看出一种复归,一种对之前具有巨大戏剧性张力音乐语言的复归。虽然其中仍旧保持了与第五弦乐四重奏细节音调使用上的勾连,然而整体呈现出的均衡的形式感、对语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