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经典化历程考
苏轼是北宋的著名作家。他的诗歌、作品、文字和绘画都很好。尤其是他的语言创作和贡献最大。这是许多经典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 在这些名篇中, 有自问世起便备受推崇, 生命力长盛不衰的脍炙人口之作,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长期备受冷落, 及至现当代才大放光彩的作品, 如苏轼的这首小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般, 一代亦有一代之名篇。经典名篇的生成往往具有动态性和时代性:此前已有学人关注到《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一、 经典与古今的差异
(一) 古代宋人词作在清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这首词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样, 如今广受读者所喜爱、亦多为研究者所关注, 于是使得不少人以为这两首作品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般, 由古至今皆是经典名篇。但实际上, 通过对这些词作进行定量分析, 很容易就能发现其经典化历程的不同阶段性特征。此前已有学人着手展开这一考察工作, 根据“历代宋词选本、评点、唱和、20世纪以来的研究以及互联网上超文本链接的文章等五种代表读者对宋词选择性接受的可考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最终拟定300首宋词经典名篇排行榜;而排行榜中的各项数据, 也能使读者对当代经典词作在历代的接受状况有大致的了解
首先, 历代选本方面。在上述五种材料中, 选本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一则, 它能够保存文学作品、使后世读者有了阅读该作品的可能;二则, 相比于别集、全集, 选本这一形式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具有拓宽读者群的作用;三则, 选本往往也反映出编者的文学观念、审美取向, 甚或是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文学主张。也就是说, 某首作品如果不曾入选当时流行的选本, 它就失去了被更多人阅读的可能, 在传播、接受之路上举步维艰
其次, 在历代唱和方面。对古典诗词而言, 后世文人学子的唱和同样是考察该作品传播、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上述王、郁一文也对历代总集中唱和宋人词作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结果一目了然。此前已为学人所关注到的、同样“古冷今热”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尚有一人依韵唱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堪称无人问津。但问题在于, 历代唱和是词作影响力的直接表现;某一诗词作品如果不曾为后人所唱和, 可见其影响力微乎其微, 更勿论该作品的影响史了。
再次, 在历代评点方面。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词作迥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评论寥寥。以曾枣庄《苏东坡词全编·汇评本》为参考, 除清人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
综上可见, 苏轼此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其问世后的这800年间, 除偶有例外, 便几乎无选本收录、无文人唱和、无词家点评, 自然也并未产生多少影响, 显然称不上是“经典”。
(二) 大量选择本收词
20世纪以来, 随着人们词学观念的变化, 苏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经典地位最终确立。
这一经典化过程始于1924年, 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编定《宋词三百首》, 首次把此词列为精品。并且, 《宋词三百首》作为近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宋词选本, 无疑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莫大的助力。同时稍后, 胡适选编《词选》时盛赞苏轼, 尤其是他对词体革新所做的贡献, 所收苏词中自然包括这首一反主流婉约词风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此后, 陆续又有文坛大家所编选本收录此词, 如50年代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60年代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 进一步推动此词的传播。80年代以来更是大量宋词选本涌现, 如刘永济选释的《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唐圭璋主编的《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圭璋、缪钺等撰写的《唐宋词鉴赏辞典》, 吴熊和、肖瑞峰选编的《唐宋词精选》, 顾易生主编的《宋词精华》等等, 皆不曾遗漏此词。简而言之, 在现当代选本方面, 与此前约800年的冷遇不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已逐渐受到重视, 常常被视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选入选本。
其次, 在现当代研究方面:学人逐渐对此首小词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在《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一文中, 王、郁二人对某首词作在20世纪被研究的次数也进行了考察, 并以此作为衡量该词作影响力、经典性的标准。就苏轼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而言, 其统计数据为16次
再次, 在互联网文章数据方面:该论文将之作为考察某首词作经典性的最后一项指标, 以此来反映当下社会大众文化的选择。而苏轼此词在该项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