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古乐篇》新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古乐篇》新解 庄子在《世界篇》中写道:“舜有大邵,禹有大夏,唐有大渚,文王有打开雍乐,吴王和周公做武术。”。”《吕氏春秋·古乐篇》亦云:“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降通潦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可见在夏代,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作有《大夏》之乐。 关于《大夏》的记载,可以上推到周初。《逸周书·世俘》记载周武王克商,举行为期六天的开国典礼,其中述及周武王典礼中沿用《大夏》的情形: 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矢圭、矢宪,告天宗上帝……籥人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 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告于天、于稷。用牲于百神、水土、社。 王国维《释乐次》据《庄子·天下篇》等材料,认为《大夏》亦称“《夏籥》九成”。上引《世俘》篇言辛亥日“用籥于天位”、“籥人九终”,显然即《吕氏春秋》之“《夏籥》九成”,亦《礼记·仲尼燕居》所载“《武》、《夏籥》序兴”之《夏籥》 周初袭用《大夏》,除了礼乐尚属草创阶段的原因外,还有为革殷命而有天下造声势的目的。这与周人自称“我区夏”、“我有夏”,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及《国语·楚语》,《诗经·周颂·时迈》是可以确定的少数可靠的周初诗篇之一,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郑《笺》:“懿,美。肆,陈也。我武王求有美德之士而任用之,故陈其功于是《夏》而歌之。”按郑释“夏”为乐曲之《夏》,极是。此谓武王克商,巡守天下,祭祀山川百神,奏《大夏》。《国语·鲁语上》载展禽云:“稷勤百谷而山死”,又《山海经·海内西经》:“后稷之葬,山水环之。”故武王巡守,祭山川百神,亦有配祭后稷之义。这与《世俘》篇所载亦同。周人南郊祭天并以后稷配祭之礼仪,似来源于这一祭典。《周颂·思文》篇云: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笺》:“此谓遗我来牟,天命以是循存后稷养天下之功,而广大其子孙之国,无此封竟于女今之经界,乃大有天下也。用是故,陈其久长之功,于是《夏》而歌之。《夏》之属有九。”《思文》言南郊祭天并以后稷配祭,此典礼中亦歌《大夏》陈后稷勤劳百谷之功。 《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合乐……舞《大夏》,以祭山川。”《大夏》在周代“大合乐”的礼乐体系中的礼仪作用,也与《世俘》篇及《周颂·时迈》所载相同,都是用于祭祀山川百神。 《尚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戴礼记·五帝德》说禹“主名山川”,并且“巡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为神主,为民父母”。裘锡圭《说“格物”》据此认为,“主名山川”的“主”,意为作山川之神的祭主,“名”指为山川定名。 禹“奠高山大川”功绩的神圣意义,恰恰合于周人祭典所求的“懿德”和重农之“常”。孙诒让认为,周人以《大夏》为文治之象征,所谓“夏以文受,周以武功,舞《大武》、《大夏》者,止欲备其文武二舞”。 西周成、康时代,“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史记·周本纪》),号称治世。于是,“康王三年定乐歌”(《今本竹书纪年》),重修礼乐制度。之后穆王、宣王时代亦曾重修。周人在文化上逐步超越前代,夏乐在重大典礼中的主导作用逐步为周乐所代替,只用于一般祭典与燕享。 虽然《大夏》后来丧失了本来的礼仪内容,但据上面的论述,《周礼》等书对《大夏》的载录,是有其所据的。 《大夏》即《周礼》所说之《九夏》,二者异名同实,实即歌颂大禹功绩的颂诗。其乐曲由九段组成,称“九变”、“九成”、“九终”等。演奏时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周礼·春官宗伯》钟师职下云: 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磬夏》、《骜夏》。 按此《九夏》即《大夏》,乃是《大夏》之别名。所以为此说者,其据有四: 其一、据《周礼》郑注:“先击钟,次击鼓以奏《九夏》。夏,大也,乐之大歌以钟鼓者,有九”。知此《九夏》以乐以歌称,均有九段。《吕氏春秋·古乐》:“《夏籥》九成”,“九成”即“九变”、“九终”、“九章”,是其乐曲结构。又《楚辞·离骚》:“启《九辨》与《九歌》”,王逸注:“《九辨》《九歌》,禹乐也。言禹平治水土,以有天下,启能承先志,缵叙其业。”《天问》:“启棘宾商,《九辨》《九歌》”,是说启修禹之《大夏》,又称《九辨》、《九歌》。《大夏》与《九夏》乐曲结构相同,均以“九”称,故《大夏》即是《九夏》。 其二、《周礼·大司乐》郑注“:《大夏》,禹乐也。禹治水傅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乐记》云:“夏,大也。”注云:“禹乐名。禹能大尧舜之德。”《九夏》与《大夏》内容应相同,均为颂扬大禹治水敷土之功的颂诗。 其三、《周礼·大司乐》:“《九德》之歌,《九磬》之舞,于宗庙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