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史记地理志》补遗
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研究和评论家是2000多年来无与伦比的。他们大多是人才,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巨大成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虽然没有对司马迁及其《史记》做过专门的研究探讨,写出翔实的专著,但在《汉文学史纲要》和其他文章的一般论述中也不乏精到的见解和崇高的评价。为了弄清这些一般论述和精湛见解的意义,现作如下的分析探讨,谨供学习鲁迅的参考。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介绍得虽较简括,但皆有根据。他说:“司马迁字子长,河内人,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而南游吴会,北涉汶泗,游邹鲁,过梁楚以归,仕为郎中。”西汉《扬子法言·寡见篇》说:“或问:司马子长有言,五经不如《老子》之约也。”东汉荀悦的《汉记》中也说:“司马子长遭李陵之祸。”可见“司马迁字子长”是没有疑问的。又说“河内人,生于龙门”。河内这一地名产生于何时,位于何处?《太史公自序》说:“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当年项羽封司马为殷王,都城在朝歌。“王卬于殷”,这“殷”指的即是朝歌。现在的地图上在河南省的淇县下括号内标明“朝歌”,也就是汉时的河内郡。“生于龙门”,“龙门”即龙门寨,位于现在陕西省韩城县西高门村境内,是村西沟畔的一个孤岗。寨子面积约五十亩左右,周围不连平原。“年十岁诵古文”,据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按自序,年十岁则诵古文,索引刘伯庄说,谓左传、国语、世本等书是也。考司马谈任于建元、元封之间,是时已入官,公或随父在京师,故得诵古文矣,自是之前,必已就闾里书师受小学书,故十岁而能诵古文”。“二十而南游吴会,北涉汶泗,游邹鲁,过梁楚以归,仕为郎中。”这大体上是《太史公自序》中一部分的缩写,《自序》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江、淮,指的是长江、淮河;会稽,指会稽山;禹穴,是指夏禹的陵墓,位于现在浙江会稽山。九疑,即九疑山,位于今湖南宁远县南,虞舜葬于此。沅、湘,即沅江和湘江。位于现在湖南境内。汶、泗,即汶河、泗河,位于山东境内。讲业,讲演和研究学问。齐都,指现山东临淄县;鲁都,指山东曲阜县。“观孔子之遗风”,虽然班彪讥评司马迁“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但扬雄却有正面评论,他在《法言·君子篇》中说:“‘太史公’,圣人将有所取焉。”司马迁还是抱着虚心求知的态度观察搜集孔子的遗教风范,作为《史记》的写作资料。“乡射邹、峄”,司马迁还观看了山东邹县及其境内峄山地区自古以来州长于春秋二季以礼会民于州的习射,即乡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鄱”,今山东滕县。“薛”,今山东滕县东南薛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此三县旧时皆属鲁国。“梁”,在今河南省;“楚”,在今湖北省。“仕为郎中”,常君实在《司马迁传略》中说:“大概在公元前一二二年至公元前一一六年之内,司马迁漫游返回长安以后不久,便被任命为郎中。郎中,侍从皇帝的小官。就郎中的系统来说,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郎中是最低一级。郎官的职务,通常是‘掌守门户,出任车骑’,就是说,皇帝在宫内的时候,郎官是宫门武装执戟侍卫;皇帝外出时,郎官则是车驾的侍从。正因为郎中可以跟随皇帝左右,所以能够深入了解汉朝政府之内幕。当时司马迁做了郎中之后,正当汉朝所谓‘文景之治’之后的繁华富强之时。汉武帝巡行频繁,因此司马迁有更多的机会扈从武帝去游览四方。在公元前一一三年到公元前一〇七年(元鼎四年至元封四年),汉武帝曾多次巡视和祭祀五帝。汉武帝每次出巡,必先到雍(今陕西凤翔),祭祀了五帝之后,然后才出巡郡县。武帝先后到过夏阳、汾阴、荥阳、洛阳,逾陇山、登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县西)、出萧关(在今甘肃固原县东南),西临祖厉河,并和数万骑一起打猎于新秦中(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也),返京途中,到甘泉(今陕西甘泉西南)进行祭祀,并建立了泰畴,然后返回长安。武帝这些巡视郡县和祭祀五帝的活动,司马迁和他的父亲司马谈都是跟随武帝左右的。”“父谈,为太史令,元封初卒”。《太史公自序》曰:“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建元、元封均为汉武帝的年号,从公元前一四〇年至前一一〇年。《太史公自序》还说:“……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喜生谈,谈为太史公。”虽然裴骃在《史解》于《自序》“喜生谈,谈为太史公”下征引瓒曰:“《百官表》无太史公。”但《茂陵中书》却补正了这一说法:“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关于这个问题,吉春在《司马迁年谱新编》作了详细论述:“司马迁七岁,是岁为汉武帝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139年)。司马谈撰写《论六家要旨》。仕为太史丞,督建茂陵。由于司马谈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