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砚石资源的发现与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砚石资源的发现与研究 一、 我国改良和研磨社 纸张是中国的一种独特拼写工具。自古以来,它被称为“四宝文学空间”(纸、笔、墨水、书法和绘画)之一。它是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中,它对中国民族的伟大历史的延续和繁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他在世界上展示了中国东部古老的文明。几千年来,砚和砚石成为我国各历史时期的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文化艺术的重要对象。据不完全统计,从晋代至清代,关于砚的专门著述就有14种之多,其中宋代的著作可占6种以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至现代,在继承古人砚及砚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研究更全面、系统,粗略统计主要的著作就在40部(本)以上,而且主要是1990—1993年的著作。砚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重要的科学内容。它是集书法、绘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艺术珍品。我国砚石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统计,分布遍及我国25省(区),产地在130处以上,其中以山东、湖南、四川、浙江、江西及安徽、陕西等省的产地数量最多,可占全国总产地数的57%左右,目前开采利用的有58种,约占砚石品种总数的45%,其中华中地区28种,基本以安徽歙石、江西龙尾石、山东红丝石等开采利用为盛;华南地区的端石、天坛石、黄石(方城石)最著名;西北地区主要有洮河石、贺兰石和嘉玉石等;西南地区开采的9种中,且却石最佳;华北地区易水石古老而有名。丰富的砚石资源为我国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古人对砚的解释和认识不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石滑谓之砚,砚字从石见”。汉末刘熙《释名》中云“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可见,我国古代把砚作为一种研磨工具,并把它与“研磨”技术相结合的认识是一致的。砚和砚石属于玉器和玉石的范畴,它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中,砚由研磨器发展演化而来,由原始到进步,简单到复杂,实用到观赏,最后发展到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艺术珍品。砚始发端于6 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在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磨盘、磨棒和距今5 000余年的陕西宝鸡姜寨二期文化遗址出土的研磨器上可以看出,有的研磨器上带有槽臼和残留着研磨过的颜料痕迹。姜寨二期的研磨器长8cm,宽6.4cm,直径7.1cm,深2cm,呈圆形臼并有黑色颜料和研棒、陶质水杯等,为一套完整的研磨工具。蔡鸿茹等视其为“新石器时代石砚”,证明在新石器时代之前就已经使用了此类研磨器。在距今5000—6000年的大汶口文化的泰安大汶口遗址中,出土了研磨器一套,湖南长沙王家垅文化遗址也有相似的研磨器发现,这充分显示出研磨器已经登上了社会生活舞台。章鸿钊在《石雅》中谈道,“砚字不见于经,意在三代时未见砚也”,他的这种判推,主要是根据中国文字所知发现于商代而言的,与考古提供的丰富文物资料相矛盾。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演变,物质则随着社会领域的变革向前推进。1976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文物中,发现有方形的调色盘,三边有框,并雕有一对鹦鹉;在河南洛阳西周墓出土了前宽后窄的方形石板调色器,研面残留有朱砂。可见不同时期的研磨工具所具有的特征,标志着它们的发展进步。综上可见,不同研磨器的进步,为真正符合标准的砚器提供了基础,缩短了创造和发明砚的过程,使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二、 明清时期的制交通和测量样品 砚正式作为一种书写工具进入人类文明,应当是在有文字之后正式出现的,开始是集绘画和书写功能于一体的所谓“书画砚”。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国早期墓中,发现石砚、研石、墨及木牍等随葬品,这是现在已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写砚”,距今约有2 300年。战国至秦代,砚全部无雕刻纹饰,砚形较原始简单,为一粗糙的圆形石盘。自此以后,石砚的生产便逐渐增多。 汉代是中国石砚和雕刻发展的重要时期。砚形发生了变化,样式逐渐复杂,并有纹饰雕刻,砚有足有盖,精致的砚经常镂刻蟠螭纹和各种动物的形象,尤其是纸的发明,促进了砚的生产和普遍使用。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一套完整的石砚,并有墨、简、削刀等书写用具;湖南长沙砂湖桥西汉墓、广州华人新村西汉墓出土的三足石砚;安徽太和双弧堆东汉墓、河南三门峡汉代墓出土的盘龙石砚;河北沧县四庄村东汉墓出土的三足砚;江苏徐州东汉墓出土的铜兽形砚盒、江苏邗江西汉墓出土的银箔漆砚等。这些出土的砚形态妍美,结构精巧,注重砚的包装,有多样式的砚盒;在用料方面,有玉砚、石砚、铁砚、铜砚、陶砚、砖瓦砚、漆砚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纸业的发展,砚的形体和品种的发展都有了新的突破,魏时有了著名的铜雀台瓦砚,晋代有方形四足砚(河南洛阳出土)、青石四足砚(北票出土)、青釉三足瓷砚(安徽马鞍山出土)、多足形瓷砚(湖南出土)等。四足砚面上有长方形砚池、墨床、水池及笔榻等。在造型花纹上出现了凤字砚、凤凰池、凹心砚等;在质地品种上有

文档评论(0)

liummmsss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