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3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章 重庆市社会经济概况
一. 地理环境和居住结构分析
( 一 )地理环境分析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城, 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 以 丘陵、低山为主,平均海拔400 米。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作山谷状倾斜,起 伏较大,多呈现“ 一 山一岭”,“ 一 山一槽二岭”的形貌。辖区拥有8.2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设15 个区、12 个县和4个市。独特的地形,造就了重庆是一座 “山城”兼江城”, 既是有特大城市的某些特点,又有显著的农村特征。城市 不是放射型发展,而是组团式建设。各组团相对自成一体,自发形成商业中心、
居住区、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区。
2 / 101
( )居住结构分析
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导致重庆的区域居住比较有本地特色。市民在选择居 住时更倾向于其现工作、原生活的区域。据调查,重庆人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 仍是公交车,几乎占了 1/2 ,其次是中巴车约占 1/4 ,其他挨次是计程车、步 行与其它交通工具。在购房者或者故意向购买的消费者中,中、高收入者较多,
时常乘坐计程车占 15% ,拥有私家车 6% 。在区域居住结构里面,渝中区是传
3 / 101
统的行政和商业区,也是原来重庆人心目中的“高尚居住区域”,沙坪坝区是教
育文化区,江北、渝北是新兴的城区,南岸区是工业和旅游区。
虽然,重庆没有 XX 原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 间房”的居住结 构趋向,但由于两江分割和交通不便带来的传统居住结构在短期内不易发生重 大变化。随着全市路桥一票制的实行,南岸与北部新城环境交通的改善以与全 市性优秀住宅小区建设,在居住结构中南岸和北部新城的比重已有较大提高,
逐步形成为了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北部新城四分天下的格局。
二 . 经济发展状况
( 一 ) GDP 持续稳定增长,为房地产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1995 年至2003 年间,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
策,加大对西部地区投入力度的推动下,重庆市经济发展快速平稳,全市 GDP
4 / 101
由1995 年的1009.47 亿元增加到2003 年的2250. 11 亿元,增加了1240.6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 年增长11 .4%,增幅高于上年1 . 1个百分点, 是重庆成立直辖市七年来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稳健运行、增长势头良好的经 济,为房地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展望2004 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
境的持续好转,全市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快速、稳健势头。
同时,2003 年,重庆房地产增加值达到87.8 亿元,全市 GDP 约 1 1 % 的 增幅中,房地产就占了近4%。加之相关行业,房地产对 GDP 直接与间接贡献 在5%以上。房地产首次成为支柱产业之 一 ,这在 一 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庆过于
单一 的经济结构,为重庆发展成为长江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
重庆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图
(数据来源: 重庆市统计年鉴)
(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进 一 步增长
第 一 、第二、 第三产业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
5 / 101
产业结构由1995 年末的25 .9 :42.3 :31.8 演变为2003 年末的16 :41.9 : 42.1。2003 年重庆市 一 产业增加值343.07 亿元,增长4 . 2%;第二产业增加 值为896.45 亿元,增长13 .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31 .09 亿元,增长9 .4%。 显示出第 一 产业占 GDP 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与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逐年上 升,重庆市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二、第三产业,特殊是第三产业的快 速增长。第三产业中,新兴产业如房地产、旅游、信息服务、广告、社会服务
等行业发展明显加快,就业人员快速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表明了重庆经济更有活力,经济结构
也向现代型方向好转。
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年 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第 一 产 业
25.9
24.2
22.6
20.9
19.2
17.8
16.7
16
15.3
第 二 产 业
42.3
41.8
41.7
41.0
40.9
41.4
41.5
41.9
41.1
6 / 101
第 三 产 业
31.8
34.0
35.7
38.1
39.9
40.8
41.8
42.1
43.6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
(三)重庆市基础建设情况
1996 至2003 年期间重庆市强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