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举业何以救贫赵翼博学通才 多方建树.docxVIP

不治举业何以救贫赵翼博学通才 多方建树.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治举业何以救贫赵翼博学通才 多方建树 赵毅(1727-1814),江苏常州人,名叫云兴,出生于瓯北。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诗人和历史学家。陈元庚受到赞扬,被称为“百年史学家”。赵翼聪慧过人, “少负逸才”, 具备多方面的天赋, 既长于为文, 也长于为政, 还长于军事, 在程朱理学独尊的时代, 属于士人中难得的通才。他富于谋略, 悲悯黎庶, 以经世之才自许, 时人也多以“公辅”期之。却被乾隆皇帝借口其“殊少福相”, 再三压抑, 盛年即退出仕途, 专业文史, 遂于诗、史两界, 成就卓然, 双星耀世, 且得高寿, 享龄88岁。 一、 不忘“一说”,上“清” 赵翼出生于一个极其贫穷的乡村塾师家庭, 家中仅有老屋七间, 田一亩八分。赵翼是家中长子, 上有三个姐姐, 下有三个弟弟, 一家九口, 主要靠其父亲教授乡里童蒙的微薄束脩度日。每年青黄不接之时, 赵翼都要带着弟弟去人家菜园捡拾烂菜叶充饥。赵翼学习天赋极高, 清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记, 赵翼“生三岁, 日能识字数十。十二岁学为文, 一日成七艺。人皆奇之”。父亲去世的时候, 赵翼还是个虚岁15的孩子, 却不得不挑起家中生活的重担。好在他超凡的学习天赋, 早已为人所知, 有人家聘他坐馆课子, 得以子承父业, 有了一份束脩。但几个姐姐待嫁, 三个弟弟尚幼, 家中一时连最简单的生活也难以维持。赵翼只得卖掉三间老屋, 以解燃眉之急, 母亲又忍痛让赵翼年仅12岁的大弟弟给人做佣工, 贴补家用。这段岁月, 赵翼终生刻骨铭心, 70岁时特以诗记之:“童年回忆旧艰辛, 天下无如我最贫。”“噎瓜亭是伤心地, 踏菜园悲薄命身。”穷到这种地步, 赵翼在教书之余, 还兴致勃勃地“泛滥于汉魏唐宋诗、古文词”。父亲生前好友杭应龙先生开悟他道:“不治举业, 何以救贫?”他又在18岁的时候揣摩科举考试专用的八股文, 第二年就考中秀才, 入常州府学, 才华名闻乡里, 被时贤目为“常州三才子”之一。 乾隆十五年 (1750年) , 赵翼考中举人。主考官汪由敦, 以记诵淹博、文章典重名噪一时, 被馆阁后进“奉为韩欧 (韩愈、欧阳修) ”。初见赵翼, “叩其所学, 自秦汉以来诗、古文源流, 已皆窥其津奥”。汪由敦当即延请赵翼到京师家中, 教两个儿子读书。汪由敦家中广储典籍, 赵翼趁机饱览, 其读书之快, 记忆之准, 领悟之深, 令汪由敦惊诧不已:“尝见其阅前人集, 一过则不复省视, 然其中真气息真境地, 已无不洞烛底蕴。”赵翼在汪由敦家几年间, 学问的进展, “有他人数十年功力所不能及者”。汪由敦不禁感叹:“余所阅天下人多矣, 若其心悟神解, 舍筏登岸, 则未有如君之捷且易者也。” 终赵翼一生, 他的天赋和才气, 处处受人艳羡。在内阁任中书, 有川中才子之誉的同事李调元, 称其“胸中书气逼人”。退隐林下著述, 同为乾嘉史考三大家的钱大昕, 也服膺其“记诵之博”。 二、 “非也”乃赵翼所集句耳 乾隆十四年 (1749年) , 23岁的赵翼, 对自己的文才已颇自负, 北上京城, 踏上了“卖文养母”之路。这个南方乡下的穷书生, 竟“才名一日动辇下”, 从此人生另辟新境。 当时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刘统勋, 正奉勅编修《国朝宫史》, 闻其名, 将其邀至家中, 协办文墨, 助编宫史。刘统勋对赵翼十分尊重, 退朝还家, 常常与赵翼共餐, 并令其子刘墉作陪。次年冬, 宫史完稿, 赵翼应邀到座师汪由敦家, 坐馆之余, 并为汪由敦代理笔札, 直到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 汪由敦去世。汪由敦本“老于文学”, 长期以协办大学士供职军机处, 乾隆帝常“使撰拟谕旨”。赵翼在汪家代理笔札的八九年里, 汪由敦“深倚其佽助”, 应制和应酬诗文, 多是赵翼起草, 再经汪由敦笔削, “皆惬心餍理, 不能更易一字”, 最多时, 曾一月代作古文三十篇。赵翼代汪由敦草拟的东岳庙联, 进御后, 被乾隆帝朱笔圈出。汪由敦正奉命书写, 有大官看见, 以为如此佳构, 必出汪公之手。汪由敦说:“非也, 乃门人赵云崧所集句耳。”赵翼替汪由敦代作的和乾隆帝《司马君实玉印》诗, 其中一联, 尤得乾隆帝赏誉, 特命宦官持示南书房诸臣, 说:毕竟汪由敦所作不同, 诸臣皆宜学习。南书房诸臣皆奉承汪由敦, 汪由敦又说是赵翼代拟。诸大臣都因此认定赵翼乃“捉刀好手”, 及至汪由敦去世, 都纷纷找赵翼代笔。 乾隆十九年 (1754年) , 赵翼考取内阁中书, 接着又于乾隆二十一年 (1756年) 被选入军机处充军机章京。军机处乃清朝雍正、乾隆两帝为高度集权而特创的军政机构, “军国大计, 罔不总揽”, 皇帝“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军机处有官无吏, 军机大臣主事, 军机章京具体办事, “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 需颁诏旨, 则面谕大臣, 大臣即委章京草拟, 润色后奏请皇帝审定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