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市经济差异三次产业分解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文章运用基尼系数的产业构成及效应分解法,对2000—2018年中国地级市经济差异演变过程和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经济差异在波动中有所 扩大,总基尼系数由0.385增至0.391;四大区域间差异有所减小,其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且波动扩大,西部和中部地区差异逐步扩大,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且波动 缩小;从基尼系数产业构成来看,构成中国经济总体差距的主导性因素已由第二产业变为第三产业,二、三产扩大差异,一产缓解差异;从基尼系数产业效应分解来看, 产业的结构效应与集中效应是引起经济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且集中效应大于结构效应,结构效应扩大差异,集中效应缩小差异。 关键词: 基尼系数,经济差异,产业结构,产业效应,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差异是由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导致的地区之间不平衡分布结果[1]。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关于测量方法和指标,通常使 用CV[2]、基尼系数[3]、Theil index[4]和σ收敛[5]等方法,选取人均GDP[6]和人均可支配收入[7]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在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过程方面,普遍认为改革开 放以来至20世纪末,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在逐渐拉大,之后有所缩小,但进入21世纪以来差距仍波动扩大。在差异的来源与成因方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 同。计划经济时期,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决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入市场经济后,城市产业结构[8]、固定资产投资差异[9]、市场对外开放度、制度因素[10]和技 术创新等要素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以上研究多从空间分析视角对中国经济差异演变和格局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造成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因素很多,其中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且非线性影响效 应突出,其优化程度对于调节现阶段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协调等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许多学者从产业构成视角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现有成果以有 关经济差异的方法为基础,研究区域主要涉及全国、地带和省级三个尺度,综合分析发现第二、第三产业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业起决定性作 用,服务业的贡献度逐渐提升。从影响因素看,各产业的结构层次和空间集聚程度对于不同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各不相同,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合理化和 高级化程度影响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差异。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依据2018年中国行政区划构成,本文研究对象只为293个地级市,不包含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40个地区、自治州 (盟),因三沙市数据缺失,未将其纳入。对市域数据进行测算,数据均来自2001—2019年全国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资料,行政区划有调整的城市数 据都进行了校正。 (二)研究方法 1.差异系数。采用基尼系数(G)和泰尔指数(T)来表征区域经济差异,公式为: 式中, μ为全国地级市的人均GDP,n为全国地级市数(本文n=293), ni和nj分别为地级市i和j的人口比重, yi和yj分别为地级市i和j的人均GDP。BT为区域之间差 异, WT为区域内部差异, r为组数(本文为4)。 2.产业构成分解。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G为总基尼系数, Gk为第k产业的基尼系数, Sk为第k产业产值占总GDP的比重,则第k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SkGk/G) ×100%。 3.产业效应分解。运用式(3)进行基尼系数产业分解可得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过程中不同的产业效应。 ΔG定义为这段时间内基尼系数的变化,可表示为: ,则定义 ,则 其中, 为“结构效应”, 为“集中效应”, 为“综合效应”。 二、实证分析 (一)中国地级市经济差异的演化格局分析 通过泰尔指数的地理分解(公式2),将中国区域经济总差异分解成四大区域之间和各自区域内部的差异(见图1)。四大区域间差异在2000—2015年波动缩小, 2016 年开始呈波动扩大趋势,但总体上差异有所减小。其泰尔指数由2000年的0.087降至2018年的0.075,同时对区域总差异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91.7%降至2018年的71.3%。具 体从各区域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总体呈波动扩大态势,其所占总差异的比重最大,由2000年的69.85%下降至2018年的66.37%;西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总体 上呈逐步扩大趋势,西部地区由55.85% ( 2000年)增至70.51% ( 2018年),中部地区由43.18% ( 2000年)增至61.79% ( 2018年),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且总体呈波动缩 小趋势。 (二)中国地级市经济差异的产业分解 2000—2018年全国地级市经济总差异逐步扩大,总基尼系

文档评论(0)

医疗行业资料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疗行业资料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