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聚糖酶在麻脱胶过程中的酶活力研究
木聚糖是植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除纤维素外,它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多糖。木聚糖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β-1,4或β-1,3糖苷键连接的多聚木糖链,在D-木糖的第二位氧上连接有D-葡萄糖醛酸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或在第三位氧上连接有L-阿拉伯呋喃糖。有些木聚糖还在第二或第三位氧上发生乙酰化。通常情况下,木聚糖以异质多糖形式存在并与纤维素结合在一起。木聚糖酶是木聚糖的专一降解酶,属于水解酶类,包括内切木聚糖酶、外切木聚糖酶和木糖苷酶三种,对降解自然界大量存在的半纤维素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但可以降解木聚糖生成木糖,而且能以农作物残渣中的半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经济价值较高的产品。
苎麻微生物脱胶的原理是利用筛选的脱胶菌发酵产生脱胶酶(其主要酶系是果胶酶系和木聚糖酶系),作用于苎麻,酶降解苎麻中的胶质,分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获得分离的纤维束。由于木聚糖是苎麻纤维胶质半纤维素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木聚糖酶是苎麻酶脱胶的关键酶之一。笔者从苎麻脱胶角度,确定筛选的脱胶菌株芽孢杆菌B―11-3产生的木聚糖酶的酶作用的最佳条件并对条件进行优化。该菌株产生的木聚糖酶酶活高达1 622.506 U/mL,超过已报道的用于苎麻脱胶的半纤维素类酶酶活力的10余倍,在苎麻酶脱胶过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毒
本实验室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木聚糖酶高产脱胶菌株。
1.2 木聚糖酶酶系统中ns吸收剂ax
按DNS方法测定。3.0 mL反应液中含有1.0 mL1.0%的木聚糖溶液,0.2 mL适当稀释的木聚糖酶酶液及1.8 mL磷酸缓冲溶液(pH7.0),50℃反应15 min, 然后加入2 mLDNS,煮沸10 min,冷却后定容至10 mL,测定550 nm处试样的吸光度Ax。以木糖为标准,在上述条件下,每分钟产生1 μmol还原糖所需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1.3 培养基和培训方法
1 菌株的培养
将3株菌种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35 ℃倒置培养。48 h后,挑取单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中,35 ℃静止培养36 h。L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 1%;酵母膏 0.5%;氯化钠 1%;pH 7。LB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琼脂。
2 接种、培养
于250 mL三角瓶中装入150 mL发酵培养基,在1.05 kg/cm2,121.3 ℃条件下灭菌20 min,冷却,在超净工作台上按5%的接种量接种,置于摇床中,35℃,170 rpm,振荡培养30 h。
发酵培养基:甘薯粉4%,面粉4%,魔芋粉和豆粉(4∶1)4%,尿素0.05%,硫酸铵0.5%,硝酸铵0.5%,氯化钾1.0%,磷酸二氢钾0.4%,自然pH。
3 残胶率的测定
按照实验设计,在装有苎麻的锥形瓶加入发酵产物,进行苎麻酶脱胶实验。各条件下反应8 h后,停止反应,倒出酶液,往锥形瓶中放入清水,置于50 ℃水中保温3 h,取出苎麻,清洗,烘干,测残胶率。
苎麻的预处理:将生苎麻放入100 ℃水中煮30 min,取出,滤去大部分的水,再放入烘箱中24 h备用。
1.4 橡胶残渣率的测定
根据国家标准GB5889-86测定苎麻的残胶率。所谓残胶率是指生苎麻在脱胶后,剩余胶质占生苎麻总胶质含量的比率。
1.5 均匀设计和优化
1 制定元素表
考虑了温度、pH值、酶浓度3个因素对酶作用过程的影响,如表1。
2 选择平等设计表u121226,并安排实验,如表2所示
2 试验结果
2.1 温度对酶的影响
图1表示了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残胶率在下降。在45 ℃时,残胶率达到最低值19.216%。
2.2 残胶率的变化
图2表示的是酶作用过程中,不同pH值与残胶率的关系。从图的趋势可以看出:酶在碱性条件下,作用能力较强。当pH值为8.5时,残胶率达到最低值18.625%。
2.3 不同浴比下残胶率的变化
图3表示的是木聚糖酶酶浓度对酶作用能力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酶浓度是用生苎麻和酶液的浴比来表示的。从图上可以看到:浴比是1∶5时,残胶率最低是18.625%;随着浴比的增加,残胶率有上升趋势但在1∶23和1∶29时又出现低点。
3 讨论与分析
1 不同温度下残胶率的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增加,结果是残胶率下降。在45 ℃时,残胶率最低是19.216%。当温度继续上升时,残胶率不再下降,相反有上升趋势。这说明温度升高时会降低酶活力,木聚糖酶有个最佳作用温度。
2 残胶率的测定
酶在碱性条件下,活力较高,表现为残胶率低。当pH值为8.5时,残胶率达到最低值18.625%。而该点的温度是45 ℃,浴比是1∶5。当 pH值再增加时,残胶率又上升,这可能是酶活力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
3 浴比对残胶率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