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传承与发展研究.docxVIP

满族说部传承与发展研究.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族说部传承与发展研究 据满族人介绍,满族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蕴含着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的满族说部,如何在现实条件下得到传扬,使满族古老的民族文化遗存得到保护。笔者以多年考察研究和学习体会,略述心得,旨在更好地推动满族说部的抢救与保护。 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东北肥沃的土壤具有悠久而丰富的人类文明历史。古苏慎人和与苏慎家族文化有关的古代王朝,如一楼、布吉、魁、女真等古代民族,如伏虞、高古里、五环、鲜卑等,都已分散和融合在一起。历史上,东北民族地方政权从汉魏以来即颇有影响,如夫余、高句丽,唐时渤海及其后的辽、金、后金。至今仍在东北居住的土著民族有满、蒙、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赫哲等民族。而且,东北边疆又与俄、朝、蒙古三国接壤,图们江口可东向日本,对外有着悠久而漫长的人文、历史、地理等诸方面关系。东北史地的研究因而十分重要,始终备受国内外关注。1949年以来,我国东北史地研究成果斐然,涌现众多著名学者和传世佳著。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革”极左遗风尚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佟冬院长提出“不要嫌苦,怕风险,将东北史研究尽快搞起来”,首先建立起东北民族文化研究室,在全国最早实施对东北诸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翻译与整理,承担北方民族文化抢救大业。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宁安、瑷辉 (今黑河) 地区启动了对满族传统说部考察、挖掘和抢救工程,并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经过锲而不舍地不懈努力,除挖掘和梳理出大量中国北方诸民族萨满文化遗存外,还结识多位年高德勋的满族等各民族文化传承人,喜获满族说部传藏线索和数百万字的手抄文本。在萨满文化和满族说部等沉积有年的重大项目上,在国内取得了科研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客观上也为东北史地研究提供了珍稀的民间史证,推动了对东北民族史、地方史、边疆史等人文学科研究的深入。 55名中国少数民族中的满族人是一个传奇,在中国古今历史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影响。正如大家所知,满族是东北地区一个古老民族,自古便生息繁衍于黑水白山,民族文化在清代达到鼎盛,二百余年中满文满语被作为“国语”,广泛使用。清亡后满语废弃,满族生活与文化与汉族兄弟逐渐趋同。有明以来,东北辽东、黑龙江出海口以及黑龙江以北广袤地域的开发等众多问题的梳理与研究,中国疆域史、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有清一代满文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等,都与满族文化历史发展进程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因如此,满族史及满学研究始终成为国内外多学科关注的课题。从1980年代初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要点开展调查研究。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一些满族群众总觉得“几代辗转迁徙,祖传遗物散失殆尽”,“久已不会满语,跟汉人没啥异样”,有自卑感,更担心外露家藏古董惹是非,回避深谈祖先往事。社会上亦有某些人士对满族文化遗存实况持有疑义。我们为冲开来自社会习惯观念的阻力,在群众中广泛做宣传和交朋友,排除多方干扰,到满族聚居的村屯住下去,设法接近满族各姓穆昆达 (族长) 、哈喇达 (本姓长老) 、萨满达 (主祭萨满) 及文化知情人,与之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到卫生院帮助照护病人,用我们的赤诚赢得信任。他们把许多隐匿多年的传世文物无私地拿出来,使我们征集到大量清亡后满族族人只是年年叩祭、自己都不敢染指的祖藏满文萨满手抄神谕、满文档册谱牒、诰封、神服、神器、神偶、茔地山川舆图等珍稀遗物,并为我们举荐深孚众望的说部传本收藏人及手订说唱文本。感人肺腑的事实震撼着我们:民族文化遗存不因社会风云变幻而消失,永葆无限的生命力,功莫大焉者就在于各民族中有一批可钦可敬的无畏的文化传承人,像保母,像园丁,像卫士,精心呵护着民族文化,使其青春常在。 一些人问“朔布”的起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自清末民国以来,满语逐渐被废除,汉语被用于社会生活。瑷珲、吉林和京畿之地的满人便将满语“乌勒本”渐渐改称“说古”、“满洲书”、“英雄传”、“说部”等名称。“乌勒本”古语,只在谱牒和萨满神谕里犹依稀可见。但是,人们仍感到“满洲书”等众多称谓,既不像满语便于人们的理解与传播,也未能鲜明体现“乌勒本”恢宏内容的艺术特征。1930年代后,瑷珲等地的满族说部传承人便用“说部”一词代替,借以表示并区别在满族斑斓多彩的民间文学遗产中,除有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朱伦”、“朱奔”,即活泼短小的歌谣、俚语、“奶奶口中的古趣儿”之外,尚有大宗独特而神圣的家珍,那便是祖先留下的一部部恭放在神龛上炫耀氏族生存历史、记载家族非凡伟业的泱泱巨篇。“说部”虽借用汉词,并不是源出汉语,其实也是从满语转译来的。瑷珲大五家子村老人们常说“满朱衣德布达林” (manju I tebtelin) ,汉意即“满洲人的段落较长的说唱文学”,即韵体满族说部。“德布达林”艺术形式在满族等北方民族中出现很多,实际上就是民间叙事诗,专有讲唱艺人,有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