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月扇舟蛾触角感觉器扫描电镜观察.docxVIP

分月扇舟蛾触角感觉器扫描电镜观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月扇舟蛾触角感觉器扫描电镜观察 子洲(l.)是一个又名银波虫、柳树天社虫和柳树叶跳蚤的蛾类。它属于节肢动物科,是一种危害柳树的食叶害虫。分月扇舟蛾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地区(刘小明等,2010)。受害杨树轻者叶片枯黄,树木生长受到影响,严重者被吃光树叶,不仅影响当年枝条木质化,而且严重影响翌年树木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树木死亡(汤纪红,2008)。 触角作为鳞翅目昆虫最主要的感觉器官,在其寻找生境以及各种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对一些鳞翅目昆虫触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韩贵彪和马瑞燕,1996;马瑞燕和杜家纬,2000;杨广等,2001;杨慧等,2008 a,2008 b;向玉勇等,2009;高素红等,2010),但对舟蛾科昆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对分月扇舟蛾触角感受器进行了研究,通过探究其感受器种类、数目及分布等,揭示触角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探索控制分月扇舟蛾的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温度对培养的影响 从南京市浦口林区采集的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在恒温(25±1)℃,湿度60%~70%条件下培养,直到其羽化为止。待分月扇舟蛾羽化后,选择触角完整,个体健壮的成虫进行电镜扫描。 1.2 氧化石墨烯对样品溶液的吸附 将成虫整个触角剪下,于室温用4%的戊二醛固定6 h,用0.1 mol/L的磷酸缓冲液冲洗3次,每次10 min,再分别用30%、50%、70%、90%、100%的乙醇进行梯度脱水,每次脱水15 min(其中100%的乙醇脱水2次)。用乙酸异戊酯处理后,放入干燥篮,用英国EMITECH K850临界点干燥仪进行干燥,将干燥好的样品用导电胶粘在样品台上,用日本日立E-1010离子溅射仪进行喷金处理(电流15 m A,2 min)。喷金后,在荷兰FEI Quanta 200环境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加速电压为15 k V。 2 结果与分析 2.1 柄节、梗节的形态 分月扇舟蛾的触角为双栉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雌雄成虫触角长4.5~5.0 mm。柄节、梗节均球状,柄节直径230μm左右,梗节直径65μm左右,2节上都有感器分布且周围都有密生的形状大体相似的鳞片,鳞片细长,顶端有弧形浅分叉(图1)。触角主轴表面覆盖普通鳞片,排列整齐有规律,鳞片较宽大,表面有平行的竖条纹。鞭节共42节,突出的细枝长0.1~0.9 mm,触角鞭节分枝的背面表皮排列规则(图2:A)。 2.2 感器的设置 通过鉴定,分月扇舟蛾的触角具有8种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腔形感器、柱形感器、拴锥感器和鳞形感器。各种感器的形状和分布如下: 2.2.1 毛形感器类型 毛形感器是触角上分布及数量占绝对优势的一种感器,着生部凹陷,大量密集于鞭节的腹面和侧面。分月扇舟蛾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有长直毛形感器(ST1)、短直毛形感器(ST2)、长曲毛形感器(ST3)和短曲毛形感器(ST4)4种类型。直毛形感器与触角成锐角,感器末端稍尖,不弯曲,指向触角的末端。长直毛形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鞭节分枝顶部腹面,长度约60.0~90.0μm,基部直径约2.0~3.5μm。短直毛形感器分布在鞭节分枝腹面和侧面,几乎成线性分布,长度在9.0~12.0μm之间,基部直径约1.0~1.2μm之间。长曲毛形感器,主要分布在触角鞭节的腹面和两侧面,感器中部弯曲成弧状,长度约38.0~52.0μm。短曲毛形感器分布在触角鞭节上,各分支腹面较多,弯曲成“S”或从中间位置弯曲成“L”状,长度约在15.0~32.0μm之间,在雄蛾触角上的数量明显多于雌蛾(图2,图3:A~E)。 2.2.2 刺形感器类型 刺形感器成刚毛形,着生在臼状窝中,顶端钝圆,有明显的条纹。分月扇舟蛾成虫触角上有长直刺形感觉器(Sch1)、长曲刺形感觉器(Sch2)、短曲刺形感器(Sch3)3种类型。雌雄蛾成虫触角鞭节的各节都有这3种类型的刺形感器,只是,雌蛾的数量明显多于雄蛾。长直刺形感器直立于触角的表面,主要分布在触角鞭节各分支的基部,靠近梗节的2个分支除外,顶端呈钩状,长约50.0~65.0μm。长曲刺形感器与触角成80~90°的夹角,感器的中部稍微有点弯曲,顶端成钩状,表面有横向条纹,数量较长直刺形感器多。短曲刺形感器,外形似短刺,直立于表皮生长,基部粗,顶端弯曲,长约26.0~40.0μm,分布在触角鞭节腹部,数量不多(图3:C,F)。 2.2.3 外部中国病理 分月扇舟蛾成虫触角上的腔形感觉器为直径约2.0~6.0μm的圆腔,外部仅见一空腔,无突出物,主要分布在柄节、梗节和触角主轴表面的鳞片旁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