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倾城内官考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倾城内官考述 “九边”是指明朝到明朝的九个边境地区,沿着万公里的新疆边境布列,然后是新疆的九边。到正德时,明人已有了“九边一体”的观念,但何谓“九边”,众说不一,这与边疆军事地理形势的变化有关。显然,作为屯戍重兵、兼管军民的方镇,是否具有规范而一致的统治架构,当是判断孰为“九边”的首要依据;而若以是否设置“镇守内官、镇守总兵及巡抚都御史”(通称“镇巡官”,俗称“三堂”)为标准,则嘉靖中期以前,“九边”从东到西依次为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延绥、宁夏和甘肃。 内官出镇边地,作为明代边镇统制以及军事制度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时间长达百年之久。在明中期以前地方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内官镇守一方,对平定“虏寇”及地方建设,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也出现过一些声名卓著、颇树功业的贤宦。但学者在研究“九边”问题时,多只注重探讨总兵与巡抚的设置沿革,而忽略或根本无视镇守内官的存在,使研究的视野缺失了重要的一角。1本文对“九边”内官的开设原因、时间及任职情况进行了考证,并分析了镇守内官的职权和该制度最终遭到裁革的原因。 一、 王彦“镇”与“主” 镇守内官的始设时间,正德《明会典》云:“永乐初始命内臣镇守辽东开原及山西等处,自后各边以次添设,相沿至今。”2这是关于镇守内官初设时间及地点最重要的一条史料,但在理解上却存在一个问题:“辽东开原”到底是“辽东之开原”,还是“辽东、开原”二地? 辽东是“九边”之最东一镇,开原(今辽宁开原老城)又据其东北要冲,“控扼北虏,独当一面”,3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永乐九年(1411),内官亦失哈率舟师进至黑龙江流域,开设奴儿干都司,以后直到宣德七年(1432),二十多年间,九下奴儿干,都以此为前进基地。为了保障奴儿干的供应,朝廷命内官阮尧民、张童儿等在松花江流域造船、运粮,并承担采捕、“整理”夷族仇杀等任务。4 明初在东北实行积极的进取政策,大量内官奉使于此,太监刘顺即为其一。据正统七年(1442)礼部左侍郎王直所撰墓表云:刘顺是女真人,自幼阉入燕府,后从靖难有功,“丙戌(永乐四年,1406年),以辽东重地,命公往镇之”。5这是笔者所见明初内官“出镇”最早,也是最为明确的记载;从撰表者的身份看,可信度亦高。刘顺镇辽约二年,“戊子(六年),备倭海上”。继之来镇的,是同样为女真人,也是靖难功臣的王彦,小名狗儿。关于此事最早的记载见于朝鲜李朝《太宗实录》永乐七年(1409)六月庚寅:朝鲜大臣议娶帝女为世子妃,认为“傥得联姻帝室,虽北有建州之逼,西有王狗儿之戍,何足畏哉!”又同年八月庚子,朝鲜王问太监韩帖木儿:“王大人(狗儿)何以来野人地面?”答曰:“勒兵巡塞徼,且试田猎也。”可见王彦至迟于永乐七年已“勒兵”“戍”辽,在时间上与刘顺墓表所记合,正当刘顺去任之后。 《辽东志》云王彦“镇辽三十余年,累致捷功”。6而据《明英宗实录》的记载,王彦卒于正统九年(1444)。7由此推算,王彦“镇”辽的时间与上引史料合,即永乐初年,不晚于永乐七年(1409)。 从明初的史实看,开原与辽东(都司在辽阳,镇巡官治所在广宁)尚未形成如后来那样的层级结构,即开原为辽东一面,受辽镇辖制;内官亦失哈、阮尧民等亦主要在以开原为后方的辽东边外活动,不受王彦节制,因此《明会典》所记,当为“辽东、开原”二地。《辽东志》记亦失哈为“分守(开原)内宦”,阮尧民为“镇守(辽东)内宦”,实无根据。而且“分守”的名义,是正统时才有的。 除了辽东,《明会典》还提到山西。《明英宗实录》所载最早镇守山西的内官是林春,宣德间镇守,8永乐时期的情况尚无直接证据。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早期史籍中有大量关于内官出镇的记载且出镇地点集中在西北的甘、凉等地,而恰恰为《明会典》所遗漏。笔者怀疑,《明会典》所谓的“山西”,其实是“西北”或“河西”之误。 王世贞《中官考》载:“(永乐八年)敕内官马靖往甘肃巡视:‘如镇守西宁侯宋琥处事有未到处,密与之商议,务要停当,尔却来回话。’”案语云“此内臣出镇之始也,然职尚止巡视,事毕回京。”9但同样在《中官考》中,王世贞又于“(洪熙元年)二月,敕甘肃总兵费瓛、镇守太监王安”条下加案语云:“此镇守之始见者,计永乐末已有之矣”,则又否定了前云“出镇之始”的说法。或他所谓“出镇”,乃内臣出京到镇公差之意。但《明史》卷304《宦官传》的理解是“镇守”,所以直书曰:“命马靖镇甘肃。”这一说影响很大,多为人取信,如乾隆《甘州府志》录“明太监镇守者”,也首书马靖。10 马靖事迹,《明实录》不载;王世贞的记载也属孤证,无从考对。但若依其敕书所云,他的职责只是与年轻缺少经验的甘肃总兵宋琥“商议”,属于“事毕即回”的“巡视”,似不可遽视作“镇守”。 《明史·职官志三·宦官》的作者可能注意到“巡视”与“出镇”的差别,故而说法又异:“(永乐)八年,敕王安等监都督谭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