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及传承比较研究基于贵州、湖北两省三个民族旅游村寨的田野调查.docxVIP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及传承比较研究基于贵州、湖北两省三个民族旅游村寨的田野调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及传承比较研究基于贵州、湖北两省三个民族旅游村寨的田野调查 一、 调查对象选择 民族村是受民族文化保护最完好、文化积淀最深厚、文化特色最丰富的地区。它不仅是展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空间和载体,也是游客体验、体验和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高涨,民族村寨旅游的市场魅力日益凸显,逐渐成长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颗奇葩,发展势头迅猛,带动效应显著。 透过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现实,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赞成的,认为旅游开发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且为日渐式微的传统民族文化培育了现代生存土壤,对其保护和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反对的,认为旅游开发不仅是造成传统民族文化本体退化遗失的主要因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文化生境。孰是孰非,不能一概而论。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族村寨进行实证分析,是解决这一焦点问题的主要切入点和可行性研究思路。基于这一缘由,笔者在2011年5月中旬至2011年12月中旬,分别选择了一个苗族村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苗寨)、一个侗族村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枫香坡侗族风情寨)和一个土家族村寨(湖北宜昌市车溪土家族村)进行田野调查和比较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本课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点主要包括西江苗寨、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主要采取的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西江苗寨,分别设计了对当地居民的调查问卷和对该地游客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10份(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各填答55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06份(当地居民52份,外来游客54份),有效率高达96.4%。针对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主要采取的是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其中,男性填答41份(占42.3%),女性填答56份(占57.7%)。所有问卷全部采取封闭式设计,无记名填答的方式,当面填答并回收整理,所有问卷资料最终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v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由于篇幅限制,软件分析图标均未列出,只对分析数据进行了文字描述)。 二、 研究点的总结 1. 苗墩文化是“思想的表达” 西江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为贵州全省13个保护与建设的民族乡镇之一、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苗寨位于贵州雷公山东北36公里处,距州府凯里39公里。一千二百五十多户,五千六百多人,苗族人口占99.5%。千户苗寨由平寨、东引、羊排、水寨、乌嘎、也好、南贵等自然村组组成,其田园风光、干栏民居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使西江成为苗族西氏支系的建筑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外游客特别是人类学者、建筑界人士和摄影师乐于造访之地。 2. 个村民组和高桥预防村 该寨位于湖北恩施市芭蕉乡高拱桥村,距恩施市中心10公里。该景区由高拱桥村枫香坡、范家坝、金家院子三个村民小组和高拱桥集镇组成,辖72户,450人,现有12户农家乐,以汉族、土家族和侗族人口分布居多。恩施市政府于2007年开始着力打造该景点,现已建成“一轴四区”(景观轴、旅游服务区、清水游乐区、茶文化休闲区、侗文化体验区)的旅游格局,成功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乡村体验于一体的侗乡风情山寨。 3. 荆荆民社乡县 车溪村是2004年8月中国第一个以行政村组为单位的土家族村。车溪村毗邻三峡,位于湖北宜昌江南土城乡境内,因其水车众多而得名。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790户,2179人,其中土家族1137人。2007年以来,在湖北“616”工程的对口支援下,车溪村被列为全省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示范村。 三、 案例分析:舞蹈文化的变化、文化的转型与文化的建设 (一) 民族舞蹈文化的变化:西江苗族村事件 对西江的调查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对当地民族歌舞文化变迁的影响,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也辅以观察法。 1. 民族风俗和时代趋势的融合性造成了诗歌表演的变化 所谓民族文化中的原生态是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其中,原生态民歌和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当地歌舞原生态性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如下:在对游客的调查问卷中,对当地风俗人情了解的37名游客(占69.8%),觉得当地的歌舞表演较之以前有很大变化的占其中的59.4%,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大部分游客(占61.1%)认为是由于民族风俗和时代发展趋势的融合性所致的,而这种变化使半数的游客(占50.0%)觉得破坏了当地原生态的传统文化,也有一些游客(占44.4%)觉得这种变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对当地居民的调查问卷中,有33位居民(占63.5%)表示当地歌舞表演较之以前有很大变化,在这些居民中,认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由于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